贵州的导游词作文
镇远古镇位于贵州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地图上看,东邻的湖南湘西中部有一凸出部分,恰像一个楔子,插入贵州东部凹处。镇远县就处在这个凸凹结合部上。不知哪朝哪代哪位先生称镇远为“湘黔门户”,确是慧眼独具。
镇远古镇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60公里,东部狭长而西部较宽,略呈三角状,总幅员面积为1878平方公里(合285万亩),东面与湖南新晃接壤;东北部与本省玉屏县相连;西邻旋秉;南界剑河、三穗;北连岑巩、石阡。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
镇远古镇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温煦。年平均气温为16.4℃。月平均气温以7月为最高,为26.6℃。元月最低,为5.2℃。
镇远古镇是全国油桐主要产区之一,历史上称镇远为“油桐之乡”。瓜果主要有西瓜、甜瓜、柑桔、六月桃(又称接桃)、姜黄李、大板栗等,果硕质优,深受欢迎。
据史书记载,镇远古称“竖眼大田溪洞”,属“鬼方”。从夏到商,世居着荆、梁二州的西南裔,泛称“荆蛮”。
追本溯源,古代的镇远,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宋绍定元年(公元1220__年),赐名镇远州,“镇远”这一名称从此沿用至今。
镇远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20__年)设县至今,已有2220__年的历史。在20__多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这里的汉、苗、侗等各族人民,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在保持各自传统特色的同时,不论是在经济、文化或风情、习俗等方面,都闪射出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祥瑞之光,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和睦的赞歌,共同缔造了镇远这庄素有“滇楚锁钥”、“湘黔咽喉”、“黔东重镇”、“苗乡古城”之称的多民族传统文化并存的“迷宫”。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镇远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民初襄助蔡锷“倒袁护国”的名将李烈钧,进驻镇远,军旅之余,于青龙洞、莲花亭等处题写了“??江上雨如丝,彩雉分明赋载驰。薏苡满车依石室,荒藤入梦拜孤祠。三军熙勃鱼龙动,十载丹诚草木知。欲挽银河涤苍昊,长风直待发萍时。”和“乾坤入钓竿”等诗词。抗日战争中期,爱国将领冯玉祥到此视察军事民情,召唤民众奋起抗战,驱逐日寇,收复失地,奋笔亲书“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于一所学校的墙壁上。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红二、六军团,九军团等红军将士,在这里战顽敌,征腐恶,夺路西进。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王震、罗炳辉、肖克等都留下了英雄的足迹。
镇远境内居住着汉、苗、侗、土家、布衣等多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民间习俗多样侗族的“三月三”歌节,苗族的“六月六”吃新节,以及个民族共有的端午龙舟节,都是世代相传、热闹非凡的万人盛会。
镇远名特产甚多。天印绿茶、陈年道菜、青酒及民族刺绣品驰名遐迩。
如今镇远的交通已十分方便,湘黔铁路和湘黔公路穿境而过。古镇新城,不仅是黔东南一带的物质集散地,同时也是黔东南旅游交通枢纽。在它周围,著名景点密步:西有施秉县和云台山、黄平县和飞云崖,北邻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南下可观赏侗寨鼓楼、花桥、北上东行可游览湖南张家界......昔日林则徐所述的“望之若无城”,早已成历史掌故,镇远名扬八方,才更显古城风采。
贵州的导游词作文篇2
大小七孔景区,位于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景区集山、水、洞、林、瀑、湖、石多种景观为一体,是喀斯特地貌中无与伦比的奇观,它是世界自然遗产,也是地球上一块珍贵的绿宝石。
一大早,我们买好票就乘摆渡车从东门进入了景区。我们游览的第一站是:小七孔古桥。当我们来到响水河边,就看到一座古老的七孔古桥横跨在山谷中,它建于清朝道光十五年(一八三六年),是一座有183年历史的古桥。站在桥上,听到脚下潺潺水声,那绿色的参天大树,那古老的石桥,那碧绿如翡翠的河水,映衬出了一幅美伦美奂的画卷。看完小七孔桥,我们沿着六十八级瀑布缓缓前行,不时公路旁有飞流而下的瀑布,那猛烈的水花溅在我们身上,真是凉到心里。
经过石上森林,我们来到了水上森林站,水上森林分上下精华段。从下段入口进入,我们直接进入了一片森林,新鲜的空气,让人感到身心舒畅,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弯弯曲曲地在森林中流淌,我们仿佛进入了梦幻森林。我和爸爸试着把脚伸进溪水里,哇!那真是凉到了骨里,凉爽到几乎冲走了夏日的炎热。走了大约十分钟,我们进入了上精华段入口,里面有一条急流在森林中穿行,我踩着溪水里凸起石头,小心翼翼地前行,不时有顽皮的水花滴溅在身上,又凉又舒服,有时那水流还差点把我冲倒。
穿过水上森林,我们乘车经过翠谷瀑布,来到了鸳鸯湖。鸳鸯湖是由两个大湖、四个小湖串联成的一个奇妙的湖泊,由下湖、水上迷宫、鸳鸯树、水上绿荫长廊组成,据说美国探险家贝尔曾在这拍过节目。游湖必须划船,妈妈是第一次划,我又不会,爸爸也不是很会,我们的船一直往岸边靠,不前进。我们想了一个又一个的办法,终于划动了,我也慢慢基本撑握了划船的方法。行船在湖中,碧绿的湖水波光粼粼,旁边是来来往往的船只,水上绿荫长廊两边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令人陶醉。
游完鸳鸯湖,我们坐车到了卧龙潭,发现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于是我们就返程了。回到东门后,我们休息了一会儿,爸爸说,既然游完了小七孔,我们应当要去看看大七孔呀。于是我和爸爸出发进入大七孔景区,沿着樟江旁边的栈道一路前行。大约走了四十分钟,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石洞,像一座桥,原来我们已经来到了天生桥景点,樟江就从洞中汹涌流出。穿过天生桥栈道,走在其中,江风习习,是那么清爽,我不禁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功。
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终于游完了大小七孔景区,爸爸说我们今天走了三万多步,破纪录了!我感觉非常累,但又很兴奋。大小七孔的美景打动了我,这美丽的绿宝石真是名不虚传,我赞美你,大小七孔!
贵州的导游词作文篇3
尊敬的游客:
大家好!咱们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国人的图腾,那么,大家知道龙住在哪里吗?对,你们今天已经来到了龙的家园——龙宫。咱们今天游的龙宫风景区,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南郊,与闻名中外的黄果树风景区毗邻,这里交通便利,距省会贵阳市116公里。龙宫是全贵州接待条件最成熟、景观最精华的黄金旅游点,也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俗话说来到贵州要三看:看山看水看溶洞,而龙宫则是以美丽的溶洞著称,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有着中国的五个最:分别是中国最长的水溶洞,中国最大的洞穴佛堂、中国最大的洞中瀑布、全世界最低的天然辐射剂量率、全世界最多最为集中的水旱溶洞等,这五个最,使龙宫闻名全世界,所以大家今天有幸来到龙宫,也算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啦。
现在,让我们走进龙门飞瀑,它高50余米,宽26米,为洞中瀑布,是天池水倾泻而成。流水以喷泻之势钻山劈石,气势磅礴,大气恢宏,特别壮观,犹如万马奔腾,走近龙门飞瀑,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会为之震撼,你看水流在阳光的照射下,所形成的彩虹,宛如仙界,非常地美丽。这条瀑布顺流而下,再行30公里,就是闻名中外的黄果树大瀑布。
大家慢慢地欣赏美丽的景观,我来给大家把龙宫的整体情况做一下介绍,龙宫的总体面积达60平方公里,分为中心、漩塘、油菜湖、仙人箐等四大景区。龙宫非常美丽壮观,呈现出四大特色,一是被游客称为“中国惟美水溶洞”的地下暗河溶洞。龙宫水溶洞长达15公里,为国内之冠。目前景区对外开放了二段,长1260米,洞内钟乳千姿百态,与北方溶洞相比更显细致与精巧,与南方溶洞相比更显神秘与奇特,其洞厅构造宛如神话中的龙王宫殿,这也就是为什么此处被称为龙宫啦。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以后全部开放的时间不会太久,到时欢迎大家再来浏览。再者,这里也是佛信徒的天堂,因为这里有中国最大的洞中寺院——龙宫观音洞,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殿堂都是天然溶洞。人工雕刻佛像32尊,其中观音像高达12.6米,主殿上有一天然神似观音的钟乳石,天然和人造的佛像浑为一体,在咱们国家,名山上的寺院很多,但在溶洞里的寺院,这里无论就规模还是知名度,都可以称得上是全国之冠。第三个特点就是洞内瀑布,刚才咱们已经浏览过了,相信大家肯定已经有了自己的感受,最后一个特点就是山不转水转的旋水奇观——龙宫漩塘,这是一个万余平方米的圆塘,池水不借风力,永不停歇地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着,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手表,对比着看一下漩塘,也是一个不错的感觉,这种奇特的现象,就连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走进科学》栏目,也就此进行过探密和报道,所以,大家来到漩塘,也算是非常地幸运啦。
各位游客,玩了一天,相信大家都累了,来到龙宫,大家可以去吃些好的,咱们这里因为是龙宫,所以知名的鱼虾菜品不多,比较有名的有花江狗肉、荞凉粉,肠旺面和油炸鸡蛋糕,相信大家在饱览了美丽的景色后,一定会有更好的胃口,来品尝龙宫的美食。
好的,尊贵的客人,本次龙宫游就到此结束了,欢迎大家下次还来做客,也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意见。祝大家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贵州的导游词作文篇4
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部的南明河上,是市内小型人文风景区,犹如西安的大雁塔,武汉的黄鹤楼,成都的望江楼,昆明的大观楼一样,甲秀楼是贵阳的市徽和标志。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0_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最先倡导修建甲秀楼的是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他以河中的一块形状像鳌的巨石作为基础,修建一座桥连接两岸,并筑一楼用以培育风水,取名“甲秀楼”。建楼的用意深远,不但刻意点明贵阳山水甲秀黔中,而且激励人们努力学习,使贵阳“科甲竞秀”,人才辈出。
自此以后,贵阳果然出了许多著名人物,如明末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的杨世友,清代的两个状元,文状元赵以炯和武状元曹维城。所以甲秀楼是贵阳人杰地灵的象征,是贵阳山水与文化的精华。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甲秀楼的石牌坊,上面题词是“城南胜迹”,各位朋友可以在这里留影。我们脚下的这座桥叫浮玉桥,它的桥面并不是平直的,而是有一个起伏,像一条浮在水上的玉带,增加了桥梁造型的美感。在全国的风景桥中,浮玉桥是有名的,它与杭州苏堤上的“六桥烟雨”,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可以媲美。浮玉桥横跨在明净的南明河上,两岸杨柳依依,非常美丽。
浮玉桥上的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高约20米,四个角上刻有珍禽异兽的图案,底层有12根石柱托檐,四周护以雕花汉白玉栏杆,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感。浮玉桥原先有九个桥孔,桥下的涵碧潭在此回旋荡漾,形成“长江水倒流,九眼照沙洲”的奇观。桥上的这个亭子叫涵碧亭,从远处眺望,半圆形的桥孔与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刚好是个正圆,桥、亭、楼的影子一齐映在水中,恍恍漾漾,给人以“镜中景,水中楼”的朦胧感觉。诗人更把这种感受写成了一幅楹联,用“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的诗句点出了它的神韵。
甲秀楼为贵阳主要名胜,素有“小西湖”之称,历代文人墨客往来于此,触景生情,留下很多墨宝,其中尤以清人刘玉山所撰长联最为著名,洋洋洒洒174个字,凝结了贵州的历史文化,开头便是:“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开拓。”
甲秀楼是闹市中一处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区内古色古香,景区外高楼林立,入夜后灯火辉煌,成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聚焦点。甲秀楼欢迎您下次再来。
贵州的导游词作文篇5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安顺!我是你们导游小张,大家也可以叫我张导,只是此张导并非彼张导。今天我们要前往的景点就是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龙宫了。龙宫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距市区27公里,距贵阳116公里。整个景区面积达60平方公里,主要由中心景区、漩塘景区、油菜河景区、蚂蝗箐景区组成。溶洞中碧绿的地下河,像绸缎一般,把宽窄不一的峡道和大小不同的厅堂串连在一起,形成了长达四公里的水上公园、地下迷宫景观。因为暗河所在地的寨子叫做龙潭寨,因而得名“龙宫”。
来到龙宫就不得不提它的“三最”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曾颁发给龙宫两块金字招牌,一块是龙宫现有68处水旱溶洞,是“世界上水旱溶洞最大、最多、最集中的地方”。那另外一块招牌以及它的第一最是什么呢?大家不要心急,还是先让我在这卖个关子,待会儿给您一一揭晓。走过了卧龙潭,我们就要揭晓第一个谜底了。大家请看,它就是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洞水”的龙门飞瀑了。
龙门飞瀑是全国最大的洞中瀑布了,它所在的洞厅高50米,瀑布自身高38米,宽26米。那这么神奇的景观是怎样形成的呢?大家看,龙门飞瀑的上面就是的天池了,天池的水由于受到砂页岩的阻拦,就在西南处拐了个90度的弯,就这样年复一年的溶蚀着周围的岩石,终于裂缝越来越大,天池的水就这样“一泻千里”,成为我们所看到的龙门飞瀑了。从龙门飞瀑到天池,天梯洞是我们的必经之路。为什么叫天梯洞呢?因为龙宫的水源比山高,龙宫天池就象生在天上一样,我们要看天池,也只有借助天梯,才能由地登天,所以称之为天梯洞了。它全长200米,分为一洞和二洞。一洞是上行巷道,这些乳白色的钟乳石造型怪异多样,耐人寻味。二洞平缓但狭窄,所以大家行走的时要多加小心了!
眼前这一汪碧水就是天池了!它属于溶蚀性深水潭,长200米,宽75米,深17米。它静如秋月,绿如翡翠,深不可测。今天我们就从这里乘船,开始我们840米的水上旅程吧!迎面的“龙宫”两个大字遒劲有力,这可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刘海粟先生在90岁高龄畅游龙宫时题写的。好了!现在,我们就置身于第一洞厅了,大家看这些钟乳石,像不像老龙王的礼仪队正喜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贵宾呢?人们凭着丰富的想象力,给它去了一个有意思的名字“群龙迎宾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浮雕壁画宫”了,随着灯光的指示,大家会欣赏到由石幔、石花为我们勾勒出的山水壁画。前面有个狭窄通道,需要弯腰低头才能通过,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在游览时就幽默地称它为“礼貌石”。请大家安静,您是否感觉到这里有一种神秘的气氛?这里就是“五龙护主宫”了。这“主”是谁呢?她就是传说中的龙王三公主。公主的闺房要肃静再肃静。大家看,我们头顶上的五条飞龙,正盘旋在空中守护着呢!乘船到此,大家是不是感到格外凉爽?请深深地呼吸,你是否感觉到公主的闺房中空气格外清新?这也验证了我们龙宫的另一块金字招牌,这就是“世界上天然辐射最低的地方”了!也是空气最洁净的地方。大家还不赶快多来几次深呼吸,咱们也享受享受这世界级的待遇呗!进入这个洞厅大家会觉得豁然开朗,这就是“水晶宫”了!它有4000多平方米,水深26米,据说这里云集了各路神仙,那么现在就是各位施展自己眼力和想象力的时候了,看谁能找出它们的藏身之处。
现在我们正经过一道峡谷,它高100余米,长200米,水深40米,这就是有着“洞中三峡,地下潘江”之称的“高峡幽谷宫”了。我们的水上之旅算是告一段落了,让我们迎着水花走出洞口,看看又是怎样一番天地呢?大家请看,两岸崖壁如同珠蚌半开,高宽各达百米,试想一下,如果从上面观看,我们岂不是成了一粒粒珍珠了?所以人们称之为“蚌壳岩”。抬头仰望,天风下落,不知此时各位已有了登天入地之感,顿时心旷神怡。接下来,我们要去的就是位于半山腰的旱溶洞——虎穴洞了。也许就体量而言,它没有织金洞那么宏大,但是小巧的它同样包含了丰富多彩的钟乳石景观。不信哪,咱们走着瞧!
龙宫景区总是给我们一次次的视觉惊喜,那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漩塘景区也是不会让您失望的。这漩塘咋一看,大家是不是觉得不过是一个普通水塘而已?请仔细看,它的水一直是顺时针旋转的。那到底是不是人们所说的有神力相助呢?当然不是。漩塘景观是由喀斯特地貌所致。你们看,河水是从左面切入漩塘的,因为它自身呈漏斗状,底部又与地下暗河相通,所以河水注入时的推力,加上地下暗河的吸引力,就成就了这一奇观了。听了我的解释,可能大家更想探个究竟了,那就留给大家几分钟琢磨吧!但是千万别忘了注意安全!
贵州的导游词作文篇6
我们把贵州拆开来看呢,就是“中、一、贝、州”了,解释为中国的一个宝贝州。而今天大家就站在了神舟大地的这片土地上。贵州的东部是我们的湖南省,西部是云南省,南临广西,北临重庆市和四川省。对于贵州有一个说法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也就是说把贵州看为一个整体的话,那么它的百分之八十都是山了,但是我们的这个山却不是一般的山,他有一个很专业的名字叫喀斯特山(可溶性岩经受水流溶蚀、侵蚀以及岩体重力崩落、坍陷等作用过程,形成于地表和地下各种侵蚀和堆积物体形态的总称。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这些喀斯特山表层土壤很薄,所以在贵州不会看到大片的高大的乔木阔叶林,我们的原始森林大多都是灌丛和萌生矮林,但是就是这样的低矮灌木丛中却成长了众多的药宝,药材之宝。还有就是优质的茶叶。最适合茶叶生长的环境可用四个字来形容:两高两低。这两高是高海拔高湿度,两低是地日照低纬度。而贵州是就位于北纬24度到29度之间的高原地区,年日照最多也就1800个小时左右,贵州距离南海较近,处于冷暖空气交锋的的地带,降雨量丰富空气湿度大,贵州的土壤多酸性和微酸性且含大量铁质和磷酸盐,这样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有利于茶叶有机物的形成和茶叶的柔嫩芳香,全国十大名茶就有贵州的都匀毛尖茶。而产于贵州湄潭的湄潭翠芽曾经被报道说,江浙一带的茶商曾经在贵州收购大批量的湄潭翠芽用来加工成龙井茶这样的报道。
给大家讲到的山,就是我们来到贵州所要做的事之一了,来到贵州你需要做的事是三看三了解:看山看水看溶洞,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了解我们的酒文化、了解红色文化。
水在被说成是:百河、千江、万湖。降水丰富,沟壑纵横,河网密度大,在贵州省流域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984条,虽然没有像长江黄河那样大河大江,但是河湖却不计其数。有句话说,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贵州的西部的雷公河的水呢却流向了我们的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所以这句话在贵州叫做一江春水两头走。天时造就了地利,水资源丰富造就了贵州各式各样的水态水景,比如我们的亚洲第一的黄果树大瀑布、位于世界遗产地赤水的十丈洞瀑、地球上最美丽的疤痕马岭河大峡谷,南江大峡谷、乌江三峡、息烽温泉、剑河温泉等等,优质的水源酿造了众多美酒,世界三大名酒之一的茅台酒就产在贵州,除此之外还有我们的习酒、董酒、珍酒等等。我们有好山和好水之外呢,还有好酒。所以来到贵州醉于美丽风景的同时怎么能不醉于美酒呢?
在贵州的洞穴中岩溶洞穴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景观最奇特,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全省具有旅游价值的溶洞就有1000余个,全国已知的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大洞仅有10个,而贵州就占了8个。在贵州所有的洞穴景观中,织金洞最以其气势恢宏,景观奇特和具有极高的审美、观赏和科研价值而闻名,前国际洞穴协会主席评价织金洞为“世界一流名洞”,有句话说是:黄山归来不看岳,用在织金洞就是织金洞归来不看天下溶洞。当然贵州两个5A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龙宫虽不及织金洞之气势博大,却是另一种幻恍诡异,神话世界般的岩溶风光体验。这些名洞绝景是游客漫游在“地下世界”中增长知识,所有要想高品位的美学享受,贵州无疑是最理想的首选之地了。
与自然环境相映衬,古朴淳厚、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多层面的呈现出原始文化色彩斑的神秘基因。云南是七彩云南,而贵州省的一个省委领导却说我们是多彩贵州啊!的确,贵州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3900多万人口中,少数民族就占了1/3,而贵州世居的包括我们的苗、侗、布衣、土家、仡佬、瑶、彝等少数民族就有17多种,这些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婚俗、祭祀、节庆等方面无不发出异彩分层的人文文化光芒。对于少数民族有“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大节三六九,小节是天天有”。各个少数民族的歌舞也独具各自的特色,
民族原生态歌舞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就有侗族大歌、木鼓舞、锦鸡舞、八音坐唱等等,侗族有句话说“饭养身,歌养心”,足以体现歌在侗族人心中的重要地位。侗族大歌就是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它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侗族大歌唱进了法国巴黎,唱进了维也纳音乐厅,侗族大歌还入选20_年上海世博会的开场表演,侗族大歌可以说是一个种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被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民间说唱艺术,八音坐唱是八人持各种布依族乐器围圈伦递坐唱,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贵州兴义市布衣八音队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演出,被誉为是“凡间绝响,天籁之音”,“声音的活化石”,“南盘江畔的艺术明珠”,由于少数民族大都分散在贵州的不同地方,游客们很少有机会同时欣赏那么多少数民族艺术活宝,所以贵州省博物馆从贵州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把这些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挪到到了省博物馆,向来自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朋友宣传我们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让大家能够体验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原生态歌舞。
第二要了解的就是我们的酒文化了。酒自古以来就浸润着整个人类社会,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逢年过节,庆生奠死,迎亲送客,洗尘饯别等等一概都离不开酒。
贵州是国酒之乡,民间酒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敬神祭祀有礼制,长幼尊卑有法度,东南西北有法度,上下左右有禁忌。贵州的酿酒起于何时?据现有资料,可早知在两千一百年前的战国时代,贵州的青山绿水间就无不飘香美酒,当时在贵州一带就生产了一种枸酱酒,《遵义府志》中记载:枸酱,酒之始也。贵州的名酒,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还是风格和特色,在国内外都名列前茅,就如清代诗人郑珍所赞的:“酒冠黔人国”,贵州的名酒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仁怀的“茅台烧”、“茅台春”,它经过几个世纪的酝酿,逐步发展成为誉满五洲的“茅台酒”。 茅台酒独产于中国的贵州省遵义县仁怀镇,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三大蒸馏名酒之一,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饮到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构酱酒后,将此酒带回长安,受到汉武帝的称赞,并留了“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传说。据清代《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华茅”就是现在的茅台酒的前身。
茅台酒,被尊为“国酒”。他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点,人们把茅台酒独有的香味称为“茅香”,是我国酱香型风格最完美的典型。
1915年,茅台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享誉全球;先后十四次荣获国际金奖,蝉联历届国家名酒评比金奖,畅销世界各地。从此贵州茅台酒闻名中外,誉满全球。在中国第一、二、三、四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家名酒,并荣获金盾奖章。
1949年的开国大典,周恩来确定茅台酒为开国大典国宴用酒,从此每年国庆招待会,均指定用茅台酒。在日内瓦和谈、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历史性事件中,茅台酒都成为融化历史坚冰的特殊媒介。党和国家领导人无数次将茅台酒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
茅台酒以优质高梁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发酵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独特工艺,这是茅台酒风格独特、品质优异的重要原因。酿制茅台酒要经过两次加生沙(生粮)、八次发酵、九次蒸馏,生产周期长达九个月,再陈贮三年以上,勾兑调配,然后再贮存一年,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方准装瓶出厂,全部生产过程近五年之久。
( 20_年茅台酒产量突破一万吨,实现了毛泽_、周恩来总理年产万吨的心愿。茅台公司已开发了80年、50年、30年和15年茅台,以及53度、43度、38度、33度系列茅台等,推出了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等中高价位的酱香型酒。最新推出了神舟酒、
及为中国军队特制的名将酒, 形成了多品种、全方位的发展格局。)(推赖鼎酒。)
最后还要了解的就是我们的红色文化了。贵州是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曾先后五次进入贵州,足迹遍及全省67个县市的山山水水,红军在贵州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的光辉业绩,给人们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和遗址、遗迹,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有黔北的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四渡赤水的各个渡口、乌江天险等等,它们不断的教育和鼓励人们在新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进。
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西斯科_弗朗加利先生在实地考察后称贵州是:“文化之州、生态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
我希望在我的陪同下, 大家能在贵州吃得好,玩得好,住得好,喝的好,我也会用自己的细心、耐心、责任心去为大家服务,让大家得到在其他旅游的地从未得到过的服务。
贵州的导游词作文篇7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走进黄果树的风景区,一阵"哗哗"的流水声便从远处飘来。黄果树瀑布!我们立马意识到。著名的黄果树瀑布,泄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它是贵州第一胜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最阔大壮观的瀑布之一。我们怀着好奇与激动的心情走向瀑布。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银雨洒金街"的壮观景色。
黄果树瀑布虽没有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其势如万马奔腾,汹涌澎湃。瀑布从岩壁上只写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胳膊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我们久久地坐着,任由这可爱的小精灵扑向我们的脸颊,打湿我们的衣裳。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尊徐霞客的塑像,他正聚精会神地凝望着远处的瀑布。这使我不禁想起了翟培基一首气势恢宏的名诗:
白水浩荡群山中,骤止断崖跌九重。
声如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
万里晴空抛碧纱,飞雪喷珠耀彩虹。
水帘洞内观日落,云蒸霞蔚沐苍生。
我爱黄果树瀑布!
贵州的导游词作文篇8
天星桥在太平镇南面约4公里处,龙滩河与卧龙河在这里汇合。两河相交处有一座古老的九孔石桥,因桥下巨石中央有一直径30厘米的天然圆形石洞,名曰天心碗。水位恰当时,可见一股河水流进石洞形成很深的旋窝再从洞底流出,因此得名天心桥,后又被人们改写为天星桥。此桥是五洞镇至太平镇的交通要道,宽阔的石板大路跨桥而过。
天星桥的正上方是一狭长形的半岛,在这半岛的顶部有一座极富盛名的古园林式的民居建筑,名曰天星桥湾。因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所处地理位置又恰似重庆两江交汇处的朝天门,人们便送给天星桥湾一个美名,称其为小重庆。
天星桥湾坐北向南,砖木石混合结构,为四进四坝的复四合院式建筑群体,是一座封建地主庄园,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为当地豪绅易时庭及其弟易雨庭所建。易时庭曾做过石匠、木匠和字画裱糊等业,30岁开始做菜油、木材生意,赚了很多银两。易雨庭做官京城,专管建设事(官阶无考),积蓄颇丰。为感母厚德,弟兄2人将所有积蓄合并一起,修建了这座庄园。占地近10亩,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由石、木工匠数十人,历时20_年余才建成。
从五洞方向过天星桥,经桥头店子(此店是庄园主专为过往行人施茶水的地方),迎面便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据易氏之后易泽生先生说:此坊是庄园建成之后,为彰扬易母之德而建,名曰易程氏节孝坊。牌坊高至少在13米以上,宽亦不下10米。缕空石刻极其精美,其上部正中刻一竖匾,匾内刻斗大的“圣旨”2字。牌坊为四磴三孔,石板大路从中孔通过,两旁有雌雄石狮各一尊,狮高3米,场面壮观。
穿过石牌坊,经过马道子(跑马场地),过龙滩河上的石平桥,便到了庄园正前方的第一道屏障——前围墙。此墙为青砖建成,墙高3米,长30余米,墙帽为斗拱花砖彩绘墙帽。围墙雨端各有一小朝门。从小朝门进去便是块长30米、宽20米的石板地坝,地坝前有鱼池,右方(观者方向,以下同)是一幢占地40平方米的正六边形书楼。此楼为砖木结构,共6层,高20余米,每层各面皆是花雕木窗,砖瓦屋面,翘角飞檐。屋顶中央是由3个圆球形状的绿瓷花瓶叠成的宝鼎,阳光下,宝鼎反射出耀眼的绿色光芒。
在地坝左面建有戏楼,名曰草亭子,因其地面为草坪而得此名。
地坝正面是一排宽5米、长24米的砖木结构房屋,称为下屋,共7间,临地坝一面墙上每间有一个长1米、高0.80米的浮雕彩绘花砖窗。下屋开大朝门,八字形,为木结构建筑,有阶梯踏道3级,每级均为7.50米长的整块石板铺成。门内有匾圆形石柱2根,柱高3米、宽0.40米,刻对联一副,曰“祥开桂水家声远,派衍太原世泽长”。下屋左右两端挡头各有一个小朝门。
进大朝门后,是第二个石板地坝和第二进房屋。此地坝又被竖着的一道隔墙分成了左右两部份。右边部分长、宽各10米,中间有一石砌花台,右边是绣楼,砖木结构,高5米,面阔3间。素面台基高2米,台基上浮雕非常细致,刻纹细至1线只有3毫米。楼临地坝一面的墙上有高1.50米、宽0.60米的木窗8个,每个窗门两扇的图案均不相同。顶端山墙为青砖封火墙,墙帽为5个半圆造型,通作浮雕彩绘图案。
竖墙上有一个内朝门。通过此门便进入地坝的左边部分。此部分长为15米,宽与右边相同。这里有小四合院学堂,砖木结构,占地100余平方米,共有6间,中间是一个正四边形天井,长、宽均为5米,内有石砌花台1个,花台由1米高的四根石柱支撑。房内有独立木柱10根,柱石均为多边形,上刻有精美的花鸟人物图案。
地坝的正上方是正堂屋,砖木结构,悬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4穿5柱,屋高6米,面阔5间24.10米,进深10.20米,素面台基高1米,垂带式阶梯踏道5级,阶檐宽1米,有石栏杆高0.80米,栏杆上通刻竹枝浮雕,造型逼真。正堂屋的中间1间为过道,此间有木门一道,其板壁上有工艺精湛的木窗一个,图案为不规则多边形。过道间的两边二次间各为敞厅堂屋,与过道间的前部厅口相连,形成一个凹字形宽大空间,是主人宴请宾客的场所。堂屋上方墙上挂巨型木匾一块,刻“世德相承”4个金字。此处木柱多有石磴,柱上的浮雕均为造型生动的人物图案,敞厅堂屋两侧是三次间,均是二层木楼,其窗户为彩绘雕花砖窗。正堂屋的两端为青砖封火墙,梯级、墙帽,各为五级,中间最高级达8米,翘角飞檐,通饰花草鸟兽浮雕,彩绘云水图案。
正堂屋的左面封火墙外有一台地,是为花园。此园占地150平方米,素面台基高2.50米,三面石栏杆高0.80米,栏杆上有精美的浮刻石雕两块,均刻人物房舍图案,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园内置假山、鱼缸和名贵花卉盆景,四季繁花似锦、争奇斗艳。园左有瓦屋3间,是为赏花、品茶、下棋之所。
从正堂屋的过道间进去,便到了第三进的地坝和中堂屋及厢房等建筑群。此地坝为石板铺成,长16米,宽仅5米,是四块地坝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精巧的一个。地坝中间有一宽3米的五级阶梯,阶梯两边各有一个条石砌成的长方形大花台,台中植奇异花木(至今仍有一棵形似虬龙的古紫薇活着),两花台的外侧各有一道青砖矮墙,墙中间各开一个园门,园门外与下屋尽头的小朝门延伸进来的通道相接。此处极富“庭院深深”之情景。
中堂屋面阔3间,屋高6米,长16米,进深9米,其中间一间是过道间,二次间为二层木楼建筑,木板壁上的窗户或方或圆,图案或直或曲,每个窗户造型都不一样。中堂屋的两侧为左右横屋,两边横屋各长达20余米,一直通至第四进的上堂屋两侧。
从中堂屋的过道间进去,则是第四进的地坝和上堂屋。此地坝长26米、宽12米,也是石板铺成。地坝两头是从中堂屋两侧延伸进来的横屋。地坝上方是上堂屋。上堂屋为木结构建筑,面阔5间,长24米,进深9米,屋高6米。素面台基,高0.60米,阶梯踏道3级。上堂屋的中间一间为敞厅式堂屋。堂屋正上方挂木制巨匾一块,匾下置神龛香案。堂屋两边置木制缕空雕花茶几、座椅。所有柱头均挂长3米、宽40厘米的硬对一块,全部匾对均为黑底阴刻金字,其内容已不可考。
上堂屋的二、三次间,均为二层木结构建筑,其窗亦是图案各异的雕花窗。上堂屋是整个庄园的最后一幢建筑。
这座庄园设计别具匠心。总体要求是对称布局,多变的结构,百余个窗户,个个图案不同;108个门,门门相对;千米走道,婉转曲折,下雨天无论走到何处,均不会湿鞋。犹其下水道的设计,许多地方做成了上下两层,上层流露天雨水,下层流生活污水。现在看来,这是相当环保的。为了配景需要,在天星桥下方10米处还建了一座桥梁,取名高桥,与天星桥成为螺狮坡的雨条触角。
整座庄园除南面是一长片开阔地外,东北西三方都是由3米以上的长条石砌成的保坎,坎上有一条宽10余米的竹木林带,除翠柏绿竹外,红豆、枫香、紫微、桂花、银杏、黑桃等古木参天,在此林带外又建了一条高3米、厚0.40米的青砖围墙,此墙前方与外朝门的围墙相连形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围墙以外才是茂密的树林,树林下方是青石板铺成的林荫大道,大道以下才是卧龙河和龙滩河。
站在上堂屋后面的坡顶上眺望,两旁是古林参天,两边河水碧波荡漾,河中有游船,河岸巨柳成行。眼下是黑压压一片屋面,绿树红花点缀其间,燕子穿梭,麻雀叽喳,微风中几缕炊烟或浓或淡,阳光下三五行人或闲或忙;时有笑语欢歌,时有书声朗朗,好一个世外桃园。
现在,庄园建筑的主体房屋仍在,至少有70%保存较完好。砖石工程(除围墙外)保存完好的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