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网 > 学习心得 > 读书心得 >

读红楼梦有感的读后感

时间: 小龙 读书心得

读红楼梦有感的读后感【篇1】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小说艺术高峰。小说是清代乾隆时期问世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的作者是曹雪芹,名霑,字梦阮。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家境的败落使他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对社会与人生的认识也随之加深。

他所抒写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悲欢,而是力图表现对当时社会关系与精神文化的深刻认识。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爱情悲剧是作者悲悼的主要内容。

贾宝玉与父母双亡,寄居在贾府的姑表妹妹林黛玉经过长时间的交往,产生了真挚的恋情。他们思想情趣各方面相通,相互引为知己,贾宝玉,在众多美丽动人的女孩子中,感情逐步专一,几次向黛玉妹妹表明心迹,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们的婚事却只能由家长们决定。而贾宝玉的祖母,母亲为了家族的利益,宝玉的前途,更加欣赏此刻也暂住在贾府的薛宝钗。宝钗是宝玉的姨表姐,出身于富有的皇商家族,聪明贤惠,博得贾府上下一致赞赏。后来在家长们的周密安排下,宝玉在不知底细的情况下,与宝钗成亲,黛玉则在忧伤中死去。宝玉最终离家出走,宝钗则将在孤寂中抱憾终身。

《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叹为观止,首先表现在作者善于刻画人物上。这些形象大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更值得称赞的是,《红楼梦》没有停留在琐屑的生活细节的描写中,而是深入挖掘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使整部作品始终洋溢着充沛的抒情性。博大精深的《红楼梦》,是世界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

读红楼梦有感的读后感【篇2】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屹立在我国古代小说巅峰。”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拂柳。“这首歌似乎还萦绕耳畔!

《红楼梦》讲述的是因皇亲而荣华富贵的贾府逐渐走向没落,最后因家庭成员获罪被抄家,终于繁华成空的悲剧故事。《红楼梦》里,有精明泼辣、圆滑狠毒的王熙凤,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贪玩厌学的贾宝玉……我觉得最有趣的当数心地善良、老于世故的刘姥姥。刘姥姥二进贾府时,为了取悦贾母,在宴席上故意出丑,鼓着腮帮子幽默地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头老母猪,不抬头!“哄得众人哈哈大笑,我也跟着笑。

《红楼梦》中最令人悲伤的情景莫过于黛玉葬花和焚稿。

当读到《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时,我似乎看见花一朵一朵地凋谢了,花瓣随风满天飞舞,花儿那曾经的清香,也没有了。可是谁会来怜惜它们呢?只有孤单瘦弱的林黛玉!但是当林黛玉也香消玉殒时,还有谁会来怜惜花儿,有谁会来想念可怜的她呢?难怪她要发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当林黛玉听说宝玉和宝钗成亲,她的病情恶化,奄奄一息,上气不接下气时,她把自己最心爱的诗稿、手绢和着自己的泪、自己的血都烧光时,真让人潸然泪下!她烧的岂只是诗稿,而是她所有的寄托!她的灵魂!

读红楼梦有感的读后感【篇3】

正是长相思芳华茂盛,淡紫悠然的日子。无垠的雪地,红衣女子纤弱的背影横置于地,毫无生机;青丝乱散,却掩不住点点殷红,犹如傲雪之梅,似乎是极为熟悉的场景,却又陌生如在天边……泪是她诠释心情的唯一方式,伤心了哭,害怕了哭,生气了哭,高兴了也哭,感动了还是哭。说女人是水做的就是指她吧!母丧父病,家道中落,不得不投靠于贾。纵然是受姥姥的百般疼爱,在封建的背景下也算是寄人篱下。那个时代的女子有才有思想却更受束缚,她爱上了贾宝玉,从此总算有了精神寄托。

《红楼梦》缘起灵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过多故五内郁结。至于石头如何成了神瑛待者,神瑛待者又如何成了贾宝玉,我们不得而知,只觉得颇有些神化色彩。再说那降珠草下界幻化为人形,名黛玉,以一生泪水报答神瑛待者灌溉之恩。黛玉性格孤僻,并非与天俱来。她幼年丧母,寄居在外祖母家中。但这并非是一个有温暖与爱的家庭,而是一个龌龊之地。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黛玉在我眼中一直是个爱哭、爱乱想的女子,她自幼丧母,失去母亲的教导,却仍然天真、单纯。或许当初她将自己的心事说出口,贾母会将她许配给宝玉吧。有时,我认为她就好像潇湘馆的竹子,虽外表柔弱,却又坚忍不拔的毅力。她,个性率直,从不阿谀奉承,甚至有些尖酸刻薄,这正是宝钗不及她的地方。宝玉一生痴痴傻傻、疯疯癫癫,最终遁入空门,黛玉整日哭啼、猜猜疑疑,最终香消玉殒。宝钗一生圆滑处世,最终独守空闺,王熙凤一生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美梦终究一场空。韶华散尽,容颜衰。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过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常听人讨论,宝钗凄惨还是黛玉凄惨?可纵观全文,细细评之,你便会觉得这个问题已不重要了。

读红楼梦有感的读后感【篇4】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古到今,《红楼梦》都引来无数读者。古人云:“开谈不说《红楼梦》,纵然读诗书也枉然。”而现在也有专门的红学来对《红楼梦》进行研读,

一千个太阳系这样的世界叫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大千世界。而在《红楼梦》曹雪芹也描绘了一个世界。读完《红楼梦》,不得不佩服曹雪芹用笔之神,用词之妙,全书中无一词一句是多余,这每一个词句都在塑造着人物形象,推动着故事情节,使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曲折。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过程。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对于林黛玉的印象较为深刻。在我看来,我觉得林黛玉是幸福的,无论怎么样,贾宝玉都只爱她一个人,而薛宝钗,尽管她费尽心机,仍无法得到贾宝玉的爱。

但是不得不承认,林黛玉的一生是个悲剧,最后,也因病吐血生亡。曹雪芹在全书一开始就用神话色彩的笔调点明这一点,而觉得林黛玉她把自己可以拥有的幸福推开了,在书中的一个地方可以体现,在薛宝钗进府的时候,贾宝玉同林黛玉等人出门迎接,当贾宝玉看着貌美如花的薛宝钗目瞪口呆的时候,林黛玉望着贾宝玉一脸不悦,当贾宝玉去拉林黛玉的手一同上前时,林黛玉却挣开了贾宝玉的手,但林黛玉又重新握住了她的手,一方面体现了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另一方面体现了林黛玉对自己的幸福,不去争取而总去推开的。

导致林黛玉推开幸福的有两大原因:

第一,她进贾府是由于母亲死了,父亲也生病了,无人照料,尽管她得到贾母的宠爱,但在贾府,也是寄人篱下,而且只身一人在贾府,父母均不在身边,本身就已经使她十分孤独悲伤,而又要寄人篱下,生活在贾府,她一定十分辛苦;

第二,是她的性格,她本来性格是比较喜欢退让,她无论在交朋友或是争取自己的幸福上,都不像薛宝钗那么主动,所以她到最后以悲剧告终。

另一个是我印象深刻的是贾宝玉,他对于男女人权平等的思想和对爱情的坚贞使我尤为感动。在封建社会里,女人的地位是低下,而贾宝玉可以算是封建社会里的一盏明灯,照亮走向光明社会的道路,在贾宝玉摔玉的情节,将他这种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当他知道林黛玉没有玉的时候,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另外,贾宝玉对林黛玉似乎是一见钟情,并在初识的时候就送林黛玉“颦颦”二字作为表字,在他得知林黛玉因病吐血身亡之后,悲痛万分,而且在全书许多情节,尽管薛宝钗对他关怀备至,而林黛玉有时对他冷嘲热讽的,但他始终把林黛玉放在心上,凡事都为她着想。

《红楼梦》中有许多诗句都美轮美奂,尤其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幻仙曲演红楼梦”一回中正副册上用诗句韵含书中各个人的一身结局以及那些揭露人物命运的曲词,其中关于王熙凤的“聪明累”一曲尤为贴切,“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个有,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剌剌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很好的揭示出尽管在书中一开始王熙凤威风不已,但人生安定,她仍逃不过悲惨的命运。

《红楼梦》不愧是位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而《红楼梦》的写成也与曹雪芹的人生经历有密切的关系,他出生于官宦人家,后家道中落,流落到北京黄叶村定居,在那里“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下了这部不朽的巨著。

读红楼梦有感的读后感【篇5】

曾经对于《红楼梦》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大皆不过谈爱情“,也曾为了宝之悲,黛之惨而愕腕叹息。

如今取下束之高阁的《红楼梦》,如品茶一般细细品读,忽觉爱情不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味香料。

《红楼梦》缘起灵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过多故五内郁结。至于石头如何成了神瑛待者,神瑛待者又如何成了贾宝玉,我们不得而知,只觉得颇有些神化色彩。

再说那降珠草下界幻化为人形,名黛玉,以一生泪水报答神瑛待者灌溉之恩。黛玉性格孤僻,并非与天俱来。她幼年丧母,寄居在外祖母家中。但这并非是一个有温暖与爱的家庭,而是一个龌龊之地。

贾母看似慈善,对刘姥姥施恩有加,实则自吹自擂,不过是出“携蝗不嚼”的闹剧,在“上层”人物中最吃得香的秦氏,拍马手段,黛玉视之,指出那些是“贫嘴贱舌”。极善奉承迎合旁人的王熙凤,在黛玉看来,不过是“放诞“,“无礼“。自命清高的“槛外人“妙玉,黛玉也一眼识破了她卸却红妆的`虚伪。就连被王夫人认为“识大体”的袭人,蒙得过湘云,却也逃不过黛玉的眼睛。黛玉一语点破她的本质——“我只拿你当嫂嫂待。”于是,黛玉被认为“小性,多心,心窄”,没有大家闺秀风范,不能入选“宝二奶奶”,终成了“世外仙姝寂寞林”。

黛玉虽为“主子姑娘”,却又被称为“小鸡肚肠”,但她除了一颗痴心外别无其他。她是不谙人情,是恃才傲物,但“芙蓉吹断秋风狠”,不要过份指责她的“多心”,那实则不为她之过,周遭使她不得不多多考虑。

众钗中可与黛玉之才相比的非宝钗莫属,她家私雄厚,善于处世,这两点胜过身世可悲而又叛逆的黛玉。她是大家闺秀的典范。她没有木石前盟,却相信金玉良缘。

初到贾府,便“连下人也都多与宝钗亲近“,赵姨娘也称她厚道。生日会上,她知贾母“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使“依着意思”去说。蘅芜院她布置得素净简单,给人以恬静的淑女之感,让人觉得节俭。金钏投斗,她帮王夫人解除心中梗结。宴席上众人嘲笑乡下人刘姥姥,独无描写宝钗之笔,是曹翁忘了这号人物,并不然,只是她维持了大家闺秀的仪态。一方面她让王熙凤认为“不干已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一方面又让老太太,王夫人觉得“小惠全大体“。对黛玉的讥讽听若惘闻,让人以为她从不记恨,又在扑蝶误听小红与坠儿的谈话时,扯出与黛玉捉迷藏之谎。她处世的高明与黛玉的清高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宝钗被认为“大家闺秀,温顺,识大体“,选上了“宝二奶奶“终成了“山中高士晶莹雪”。

对于宝钗,我一直无法喜欢,从情感上无法接受她与宝玉的婚姻。她的处世圆滑,她的性格温顺,在我看来皆是虚伪之举。借由一些小事拉近与黛玉的关系,让黛玉认为与她“情同姐妹“。对待宝玉,更是好之又好,顺之又顺,全然不同与黛玉的猜忌。

25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