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网 > 学习心得 > 读书心得 >

戏曲读书心得

时间: 新华 读书心得

好的心得可以帮助人们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挑战。接下来给大家分享戏曲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写戏曲读书心得有所帮助。

戏曲读书心得篇1

“哇呀呀呀……蓝脸的窦尔敦,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每天放学,这一段令我熟悉不过的京剧便回荡在校园里,虽听过无数遍,但每一次都让我感受了京剧的美。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我家里也有关于它的美——京剧脸谱。它很特殊,没有画在宣纸上,也许是因为没有立体感;也没有画在木制的模板上,也许是太过古板。它画在葫芦上,许是因为葫芦的曲线带着天然的美感,立体而不失灵动。

这个葫芦光滑圆润,上面画着两张惟妙惟肖的脸谱:一张是绿色的,____勇猛与忠诚,另一张蓝色,____聪慧与英武。这也恰恰印证了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程咬金半路拦兵,吕蒙手不释卷。我不禁佩服画家精妙而独具匠心的构思。

看着程咬金满脸英勇,我仿佛和他一起来到了崎岖的山路上,面前是一对人马。只见程咬金一声喝令,硬是以一人之力死死地挡住了大队人马的行进。呼呼作响的两柄大斧仿佛在警告着每一个敌人、每一匹战马:再上前,就是死路一条!刹那间,空气似乎也凝固了。

我又转身来到了大将军吕蒙的营帐内。只见他左手持一卷兵书,右手秉一把宝剑,挥舞着,烛光一闪一闪的,映照着英雄舞剑的背影。

想象着,一幅长达一米宽的横幅呈现在眼前。一百多种京剧脸谱都动了起来,那棕黑的瞳仁变得生动起来,眼神中透着千年的深邃。我想,这便是艺术吧。我会提着这一个葫芦,寻找京剧脸谱的主人,恢复那穿越千年的美,寻觅那亘古永存的俊。

戏曲读书心得篇2

11月1日起,由合川区委______、区创建办、区文联、区教委、区文化委主办,区艺术团、五度传媒、区文化馆、区剧协承办的经典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区44所中小学范围内开展,共惠及学生43772人。

一是戏曲表演。精心____了一台以川剧、曲艺和戏剧小品的戏曲表演,让孩子们不出校门就能欣赏到经典戏曲的精彩演出,为广大的师生们带来了川剧锣鼓吹打《________好》;清音表演唱《见义勇为人人夸》;川剧折子戏《滚灯》;小品《整出来的事》;川剧绝活《变脸吐火》;曲艺说唱《教训》。配合表演的同时对广大师生普及戏剧曲艺知识,弘扬了戏剧曲艺传统艺术。

二是戏剧讲座。采取以讲为主演为辅的方式,举办戏曲基本知识讲座,配合举行戏剧部分片段表演。培养师生对戏剧曲艺的欣赏水__,激发师生的戏剧曲艺兴趣。

三是戏曲巡展。结合____来合川戏曲活动的实际,以普及戏曲知识为主,编制一批大小适中的户外展板,在全区各中小学校区进行展览。弘扬戏剧曲艺艺术,提供戏剧曲艺展演__台。

四是戏曲课堂。选择川剧、京剧、曲剧和戏剧小品类经典戏曲及知识讲座,刻录制作成40分钟一部的光碟,安排各学校利用各班级相关课时进行播放,并印制一批戏曲知识宣传单,发放到每名师生手中。

戏曲读书心得篇3

剧之所以被誉为是__戏曲艺术的____,还被称为是“国粹”,我想原因应该就在眼前的戏曲表演中。充满缤纷色泽的服装,浓重的__气息,一位位迈着京剧步伐的演员们登场了。一个甩袖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将京剧气息纷撒至剧院的各个角落;一个迈步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般的掉入了京剧的大殿;一个眼神让大家把吸引力纷纷投向了他们,在他们的身上真正看到了__京剧的魅力,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乏味,而是令人沉醉于此。同学们的目光紧盯着舞台上的演员们,没有摇头,没有做别的什么,只有注视,眼中充满着赞叹的神色,好美啊!原来京剧也可以演绎的这样脱俗富有虚实的色彩。

乌黑的环境中,皎洁的月光下,“咕咕……咕咕……”猫头鹰在啼叫着,是什么让它紧张起来了?是什么让黑暗的使者警惕着!啊,有一场打斗,悄无声息的来临了。武生伸出了他的手,勘探着前方的道路,紧皱着的眉头,表现着他的焦急与愤怒。依然伸了伸头,苦苦地寻睨着,他在哪里,我要杀的人躲在哪了!一蹦,愤怒的神色溢于言表。啊,拿命来!探着手,伸着头,咦,就在此时,旁边是个人!这不就是……我要抓的人吗?砰砰乓乓,开打了。演员们的扎实功底顿时显现了出来,恩,没有语言的修饰,只通过两名演员虚拟的表演各种武斗招式,把“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三岔口》登场了。

一招一式,行云流水,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不愧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纳。汗水的背后除了努力,便是坚持。演员们的唱、念、做、打没有一样不是信手捏来的。是的,在我们看来的十分普通的一个动作,他们为了做到精益求精,也无不让我们由衷的赞叹、敬佩。掌声犹如阵阵波涛,席卷了整个剧场,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我们为他们呐喊,为他们的精神而祝福,演员们脸上的微笑,折现了他们内心的喜悦,沐浴在赞美声中,多年里来的艰苦锻炼也变得不值得一提了。

____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相信__的京剧必会闪耀出他璀璨的光芒。

戏曲读书心得篇4

我国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口头传承、行为传承口耳传承以及视觉传承等等。而戏剧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其传承也遵循以上所说的几个方面:

1、口头传承

戏剧以口头传承的方式传播民俗文化。主要体现在梨园弟子的技艺传承这一方面。当时的戏剧演员文化水__都很有限,甚至大字不识,但他们却能在台上搬演古今之事,把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演员自身的素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师父的言传身教也功不可没,而且拜师学艺主要是通过师父的口头传授来完成的。特别是对唱、念这两方面的严格要求,更体现了口头传承的无可替代。我国的戏剧就是依靠这种口头传授的方式代代相传。

2、行为传承

戏剧表演中的动作、招式主要体现了行为的传承。戏剧表演中的一招一式,都是程式化的动作。相对而言是固化的。戏剧的表演程式是根据生活中事物的特征和美的形式提炼出来的。如鹞子翻身、兰花指、卧鱼等,是抓住这些动植物最具有造型美的闪光点而予以模仿、定格的。戏剧动作这种特有的程式和规范形式决定了其必然的行为传承绵延不绝。

3、视觉传承

戏剧中的视觉传承主要表现在其形式的美轮美奂。戏剧的脸谱和行头可谓独具匠心、标新立异。我国的戏剧表演很重视脸谱。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戏剧中的脸谱,不仅体现了戏剧的艺术美.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缩短了戏剧主体和观众受体之问的距离,打破了戏剧与普通观众之间的“隔”。广大观众从脸谱中就可以对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作出判断,比如说红脸暗示耿直忠正(如关公),黑脸暗示严肃刚正(如包公),而白脸暗示专横奸诈(如曹操)等,各种脸谱均有其象征性,这就使观众更容易入戏,从而为接受、理解戏剧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脸谱的图案美、色彩美.也对人的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戏曲读书心得篇5

戏剧是以演员艺术为中心同时又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体。我国的戏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从先秦以前的巫舞,到汉代的角抵戏、晋时的参军戏、北齐的踏摇娘、唐朝的滑稽戏。一直到宋元杂剧,戏剧这种艺术形式才基本成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戏剧博采众家之长,从各种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养料。经过长期的酝酿.我国的戏剧最终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倍受民众青睐,甚至不胫而走,享誉____.可谓成绩斐然。其中不乏有社会历史的偶然因素推波助澜,但主要还是因为戏剧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其丰富多彩、广泛深刻的功能方面。戏剧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它形象生动、避实就虚的艺术形式.而且体现在它社会关照、理性思考的具体内容。

戏剧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它形象生动、雅俗共赏;其次在于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更在于它张扬社会理性.成为播撒于民众心底的及时雨。戏剧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娱乐功能、教化功能、传承功能。

戏曲读书心得篇6

听完京剧艺术的讲座后,我不但对于京剧这门艺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还产生了许多对于__传统艺术的思考。

首先,我想谈谈我接触戏曲艺术的经历。我的家乡在陕西,民间最为普遍的戏曲艺术就是秦腔。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接触到了秦腔。第一次听到秦腔是在爷爷奶奶家。那是在农村,当表演者搭起简易的戏台时,附近的人就会聚集过来,当人很多的时候,演员也开始表演。然而,在观看表演时,我感到很难理解人们为什么会喜欢这样一种难懂的表演。这种感觉一直存在于我的心中,不仅仅是秦腔,对于其他戏曲艺术我也有同样的感觉。中学的时候,音乐课上,我们曾学过说唱脸谱,这也是我第一次对于京剧有一个简单地了解。然而和其他同学一样,我感到京剧对于我们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它,只是觉得好奇,觉得有趣。后来我常在电视上看到戏曲的表演和比赛,然而大都看不了多久就有无聊的感觉。甚至有些时候,我会觉得包括京剧在内的戏曲和演小品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多了扮相而已。总的来说,在这次讲座之前,我只知道戏曲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但却对它了解不深,没有一个更为具体的概念。

然而,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我逐渐改变了以前对于戏曲艺术的看法。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表演视频。视频中两位演员男扮女装、女扮男装但却丝毫无法从表演中看出来,而两位表演者所扮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更是惟妙惟肖,感情十分细腻。这是小品等其他表演形式难以做到的。这也让我联想到一部有名的电影

《梅兰芳》,这部电影通过对于梅兰芳、孟小冬等京剧演员戏里戏外的演绎,展现出了京剧表演艺术家的不易。电影中,梅兰芳和孟小冬也表演了类似的男扮女装、女扮男装的段落。我想,一个表演者能够将不同性别的角色表演的惟妙惟肖,一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一定是在多年表演中对于角色有了深刻了解后才能表演得如此恰到好处。

而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由京剧表演艺术家向我们展示京剧中一些常用的经典动作,即所谓的身法,并且邀请一些在场的同学进行一些基本动作的模仿学习。

首先,是一段武生的表演。表演中,演员的扮演的是孙悟空,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耍棍,一根棍子到了演员的手中就像是手指一样____自如,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令在场所有的同学都拍手叫绝。我也不得不佩服台上的演员那熟练的技法。我想,在这样精彩的表演背后,表演者一定经过了非常刻苦的训练,受伤也一定是会经历的。

后来的一个环节是由几名现场想要尝试的同学跟演员学习几种简单的动作。____的同学有的能够顺利的完成动作,而有的则需要老师手把手指导,但是最终都能学会这些动作。这也让我感到,京剧虽然是专业性很强一门表演艺术,但是只要我们想去接触,想去学习,还是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些乐趣的。如果仅仅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是完全可以尝试着学习的。

而后是另一位演员向我们展示旦角的身法。她分别向我们展示了武旦、花旦、青衣的开场亮相和步伐。经过演员的演示,我们才了解到,在京剧中,每一类角色都是有讲究的,并不是演员随意临场发挥,

而是经过对角色各方面的分析已经前人的经验而得到了一套十分详细的表演方法。可以说是每个细节都十分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特点正是通过这些细节来展示给观众。而要熟练地掌握这些细节则需要演员长期地训练和体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见,要想成为一个好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不仅需要有天赋,更需要有毅力,能够长期坚持严格的训练。而后的几位____学也____学习了一些简单基础的表演,大家都从这样的简单学习中体会到了京剧的乐趣。

之后,老师又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唱腔。从老师的介绍中,我了解到京剧的唱腔不仅展示的是人物的心情,更是人物性格特点的展现。同样的一句话,由不同的角色唱出来的腔调是完全不同的。在观看京剧表演时,只要留心就能发现,每一句唱词,每一种腔调都是有着独特的含义的,都是有着展示人物特点的作用的。

总的来说,这次的讲座让我对于京剧甚至是戏曲艺术都有了更多的兴趣,同时在欣赏京剧时也有了一些方法,不再是只看热闹。京剧艺术是一门值得尊敬的艺术,每一次的表演都是京剧演员经过从小到大的刻苦训练而呈现出来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发音都蕴含着独特的人物感情。作为一个观众,我们欣赏一门艺术并不能只追求____大片一样的感官上的刺激,而更应该欣赏一些用心交流仔细品味的像京剧这样的艺术,这也是对于我们精神层次的一个提高。

在演讲之后,我还和一些同学进行了交流,他们也认为自己对于戏曲艺术的了解还停留在仅仅知道其存在的层面。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们艺术教育对于__传统的戏曲艺术涉及不够,导致许多孩子从小没有接触戏曲艺术,以至于不知道如何欣赏戏曲艺术,兴趣更无从谈起。由此,我想,在我们的教育中是否缺少了某些东西。在学习使用的知识的同时,是否还应该注重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注重能够产生实际价值的知识,而忽视了对于人的精神层面有着重要作用的艺术欣赏能力,那么这样教育出的并不是完善的人。而据我了解,我国的教育已经在朝好的方向改变,戏曲艺术也逐渐走入了课堂,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多的人去欣赏我们传统的艺术,不要让这些传统艺术走向消亡。

戏曲读书心得篇7

非常开心能有这么一次学习的机会,也很珍惜这次观摩课展示活动,通过这次的学习,可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发现自己的不足,还有以后需要努力地方向,给自己的教学模式重新定位,更为专业的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下面是我整理的这次学习心得体会。

20__年5月17日上午共二节观摩课,分别是朱倩倩老师执教的《我们的国粹——京剧》和赵阳老师执教的《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首先,听了第一节课《我们的国粹——京剧》,我感觉朱倩倩老师的教学风格很清新自然,由于是青年教师,身上散发出来那种活力,和孩子们很快的融入到一起,看得出孩子们被这位老师的语言表情吸引着,这是一节小学二年级的课,由于对戏曲的认识很少,教师通过一些视频资料,让孩子更直观的去了解认识京剧,加上老师引导语到位,及时的把孩子引导了教学重点上,并让孩子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尤其是在让孩子模仿“小猫叫”的腔调来进行京剧念白的处理上更是点睛之处,很形象的就让孩子学会了具有“京味”的京剧唱腔。我们在上课时往往用一些边边框框限制住孩子的思维能力,往往我们老师说得多,孩子只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固定被模式化,听了这课,我感觉老师的教学随机性很强,大胆放手让孩子去看,去想,去说,去做,这点也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

第二节课是由赵阳老师执教的《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赵阳老师很巧妙的用说书的方式,把《三国演义》的故事导入进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赵老师巧妙地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一步一步的让学生引进教学中去,激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说实话,一说戏曲,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却是真正的“羞愧难当”,因为我从小就不喜欢戏曲,更别说唱戏了。我总是认为,现在的学生们有太多的新鲜事物在影响着他们,像这种“老掉牙”的“古董”学生会喜欢吗?能接受吗......但是,通过赵阳老师的这堂课,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看法,而且还激发了我学习戏曲的兴趣,顿时我也变成了一名“学生”,跟着赵老师一句一句学唱......

第三节是韩群老师为我们带来专题讲座《中小学戏曲教学有效性》。韩老师结合《我们的国粹——京剧》、《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新学堂歌《游子吟》这三节课例,明确指出作为教师应该思考的三个问题:1、是什么?2、教什么?3、怎样教?韩老师就这三个问题结合音乐新课标从情感、体验、感知和表现这四大领域进行认真细致的阐述,根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也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教授戏曲课时要备好课,不要太关注一些音乐符号,要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还有就是一些概念的准确性,一些指导学生的具体方法其实就是教师经验的传递,并毫无保留的和全区的音乐教师们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

下午就是韩群老师为我们带来河南坠子《小猫钓鱼》的戏曲观摩课,会场上座无虚席,韩老师的精彩讲解更是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有许多县区的老师也是慕名而来。课堂上,韩老师以她那亲切风趣的语言开始本节课的教学,教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尤其是在教授本节课教学难点时,结合简板的演奏,很轻松的就解决了问题。到歌曲的结束句“甩腔”的教学时,结合歌词,幽默风趣的比喻更是让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该怎么演唱“鱼”字,韩老师的语言魅力和教学能力无不彰显出中原名师的名师风范。她井然有序的课堂____,精心巧妙的课堂构思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受益匪浅。

最后,__顶山文化艺术中心的崔凯____给我们带来了一堂以《__古典诗词与当代流行歌曲之美丽邂逅》为主题的讲座。崔____从诗经、楚辞、乐府歌辞、唐诗、宋词、元散曲和传统戏曲这几个方面向大家一一阐述古代诗歌的发展史,崔____详细的讲解了唐宋元明的历史脉络,尽显古今诗文的博大精深、醇厚芳香,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荡气回肠,令全体老师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总而言之,从这样一堂集古典与现代、文学与艺术之美于一体的课堂中传递出了____文化的神韵和不朽魅力,并足见崔____的文学功底之深厚!

这次戏曲观摩课的开展,提升了教师戏曲教学专业素养,同时也在为我们每个老师提出要求,尤其是让我本人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以后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向我们音乐名师工作室的两位主持人聂慧娟老师和张媛媛老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而奋斗!

戏曲读书心得篇8

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不容忽视的,但决不能认为它是戏剧最重要的,或者是唯一的功能。戏剧的娱乐功能只是把观众引入更高接受层面的必要途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优秀的戏剧,内容往往以情至圣,以真至诚,从而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孟子云:“仁言不如仁声人人深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看一台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戏,比听一场报告受的教育还要大。戏剧的教化功能,就内容而言,体现在其张扬社会理性,描写人间至情,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主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伦理剧

这类戏剧多取材于古人古事,戏剧艺术家运用移花接木、旧瓶新酒、引申推理等手法进行再创作,把它用于道德伦理的说教之中。“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如《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张协状元》、《秦香莲》等。这一类故事都是写发迹变心的男子负心的故事。“贫贱之交不相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是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民众心中的一种理想的道德观。但在现实社会中,贫寒之士,一朝中榜,入阁拜相,飞黄腾达,便立即翻脸不认人,否认贫贱之交,甚至忘恩负义,杀妻灭子。于是理想的伦理道德被颠覆,民众的心理严重失衡.因此在戏剧中所表现的内容就反映了这种现实。而在结局安排上让这些负心汉都没有好下场,或者受到上天报应、惩罚;或者受到人间____、行刑。唯有以此方式才能大快人心,使观众重新找回失去的心理__衡,得到心理补偿,同时也起到了警示世人的作用。

2、爱情婚姻剧

追求美好的爱情和____的婚姻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戏剧艺术也不例外。关于这类题材的戏剧也是不胜枚举,比如《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这一幕幕爱情戏多表现婉转缠绵的男女恋情,包括相思、调弄、热恋、离别、失恋、怨恨等情感。而且这类爱情戏也更容易打动观众.为观众接受,成为戏剧名作。爱情戏备受关注,除了人自身作为感情动物的因素外,更多地是因为这类题材强烈地暴露出一般的人性和人们普遍地、长期地被压抑的`____欲望。在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门当户对”的桎梏下,年轻男女的婚恋多成为____、金钱、____的______,而禁锢中的人一旦觉醒,就要冲出樊篱,寻求自身的幸福生____现出青春和新鲜的人的要求。但在当时的封建高压下,这种思想是离经叛道,为社会的既定习惯____所摒弃,并受到残酷____。因而剧作家也只好把人们的这种美好愿望搬上舞台。通过演员之口讲出民众的肺腑之言。一吐为快,酣畅淋漓而且这类爱情戏也都以“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结局.体现了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

3、清官公案剧

渴望清官惩恶扬善。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以及憧憬____的清明廉正是戏剧表现的又~主题。比如《窦娥冤》、《陈州粜米》、《鲁斋郎》、《生金阁》、《蝴蝶梦》、《铡美案》等一批“清官戏”,充分宣扬了在人治大于法治的社会中,一般的__民百姓,特别是其中的弱者(如窦娥),祈求一心为民的“青天”能够明察秋毫,严格执法。其中浓墨重彩。作为清官____的“箭垛式的人物”就是包公。在众多戏剧中.包公的形象可以概括为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刚正不阿、睿智英明,敢于为民__。因为人民喜欢甚至是崇敬包公这样人物.于是便把美好的理想和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并赋予他许多“特异功能”,使他变成神通广大的正义之神,把包公由杰出人物转化____神,“日判阳问夜判阴”。不仅管人间治安,为受冤屈的百姓做主,同时还管____诉讼。替死去的冤魂__。

戏曲读书心得篇9

京剧,曾称__剧,说起来也有百年来的历史了。自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____,与来自河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的表演过程和形式都已经形成高度的规范,并分为四个行当,分别是:生、旦、净、丑。不同行当的唱念有不同的声腔、动作。京剧的场景和道具相当简单,演员在台上用高度虚拟化的表演引发观众的想象和共鸣。

京剧舞台过去没有大幕,观众一眼就能看清整个舞台。舞台上一般只有一张带“桌围”的桌子,两把带“椅披”的椅子,称为“一桌二椅”,桌围和椅披上都有装饰性的绣花。以前舞台上什么都没有,后来在台前加了大幕,演戏之前便会用它把舞台遮掩起来。

大幕一拉开,京剧演员出现在舞台上,台下顿时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待音乐响起,演员以轻盈而又稳健的步伐走____,她秦腔似的唱法,声音嘹亮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颦一笑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婀娜的身姿中,一粒一粒滚落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在每个观众心上。不论男女老少,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随着京剧渐渐来到____,人们早已融入剧中:小孩兴奋地挺直腰背,瞪大眼睛,在椅子上一跳一跳的;大人则显得比较安静,但心却是活跃的,不禁感叹着、期待着京剧的结局,脸上浮出笑意。

京剧临近尾声,老人呵呵大笑,小孩也装腔作势,好不乐乎!感受到了京剧的美,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感受到了京剧那有板有眼、紧拉慢唱的特色。

京剧是__的国粹,是__戏剧的____,更是__传统文化的象征。它博大精深,它源远流长,再没有其它戏剧能与之媲美。

戏曲读书心得篇10

京剧的前身是徽班。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____后大量吸收当时在____流行的昆曲、京腔、秦腔等各种戏曲艺术的成就,同时又受到____的语言、风俗等地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

古徽州的戏曲活动比较早,明代中期已呈势头。歙人,嘉靖年间官至兵部侍郎的汪道昆,就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他虽身任武职,也作文,也写诗,尤擅长杂剧,著有《高唐梦》、《五湖游》、《洛水悲》等历史剧,在徽州一带上演盛行。进入清代,徽州的戏曲活动更是方兴未艾,其主要是与徽州的“处者以学,行者以商”,“商而兼出”,合商业资本和豪绅巨族于一身的思想有关,在发展徽商经济的同时,促进了戏曲文化的大发展,寓教于乐之中。

徽剧的形成,是在徽腔与青阳腔结合的基础上,同乱弹、吹腔交流融合,并受昆腔的一定影响,才有了徽班与徽帮。当时著名的有庆升、彩庆、同庆、阳春等四个班社。清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四大徽班相继____演出,轰动京师。后又于____、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演变为京剧。

__京剧是__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__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____后与____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__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____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300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