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网 > 培训心得 >

工作成长总结心得体会

时间: 新华 培训心得

工作成长总结心得体会篇1

20--年的第一天,我们蒲公英班大家庭的37个小精灵相聚在一起,来到清凉山崇正书院,举行十岁成长礼。

刚进书院,大家都吵吵嚷嚷的,直到司仪很严肃地开始讲话,整个大厅才安静了下来。

司仪告诉我们,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这个十岁成长礼,是让我们了解中国的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真正成为一个有用的少年。

首先我们每个人都排着队穿汉服,汉服很漂亮,就像空中的云朵一样,非常的飘逸。我发现一个细节,汉服袖口都长出了一截。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为了让我们写字和行走都能保持正确的姿势,古人真是太聪明了。

随着司仪焚香,并敬告天地后,我们的成长礼正式开始了。我们跟随着老师,把自己的头发、衣服都好好地整理了一下,叫做正衣冠。

接下来,是行净手礼。老师帮我们洗手、点朱砂,代表了我们真正启蒙;然后,我们每个人认认真真地写下一个“人”字,表示学文也是做人的开始。我们每个同学都很认真,感觉一下子自己长大了好多。最后我们用力地敲了一下鼓,并许下了自己十岁的承诺。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投壶游戏!你要不急不躁,才能把箭扔到壶里去。

我们还学了好多的礼仪,就像握拳敬礼,对平辈和对长辈就完全不一样,其中有很多的学问;尤其是握拳的时候,男生左手在上,女生右手在上。

这次十岁成人礼,真的很有意义。

工作成长总结心得体会篇2

今天是三年级学生的生日——十岁成长礼。

一大早,同学们就兴高采烈地进了教室,我们可忙了:写信、做雪花酥、贴标签……下午,经过一番仪式之后,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来了:我们陆续回班,开始了班级活动。

一回到教室里,同学们就“哇”地惊叹起来,原来教室被爸爸妈妈们打扮得像新的一样,门口挂着亮闪闪的门帘,门帘随风飘舞,好像在祝福我们。走进教室,映入眼帘的是一簇簇气球,琳琅满目,五彩缤纷。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拉着家长坐了下来。我们举行了一系列互动活动,终于到了最精彩的“你来比划我来猜”的游戏环节。第一个抽中的是李万谦。李万谦和他的妈妈似乎不太自信,犹豫不决地缓缓走上台。大屏幕上出现了第一个词“拳击”。李万谦愣住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他歪着脑袋思索了片刻,冲着妈妈不停地挥舞着拳头。他的妈妈挠挠头,想了半天也不知道是哪个词。“打架?”李万谦的妈妈终于想出了一个词。李万谦头摇得像波浪鼓,脸急得通红,赶紧又比划起来。其他同学也按捺不住了,都争先恐后地指指点点,恨不得冲上去一口报出答案,不一会儿教室里就炸开了锅,反而使李万谦的妈妈更加迷惑不解了。眼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没办法,他们只好跳过这个词,又开始了下一轮的猜测。虽然词语一个比一个难,但是爸爸妈妈和同学们越来越默契,短时间内猜出了很多词语。

不知不觉,十岁成长仪式在我们的欢笑声中结束了,感谢老师和爸爸妈妈们,为我们过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生日!

工作成长总结心得体会篇3

暑假里,我阅读了《居里夫人》这本书。读完之后,居里夫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我了太多太多的启示。居里夫人曾是一个穷苦的波兰女孩,后来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对知识的向往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使它成为我们所钦佩的人。整本书中,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居里夫人在巴黎求学的那一部分。她当时经济拮据,为了避免干扰,他从姐姐家搬到了一个阴冷的小阁楼上,每天她7点起床,学习到凌晨3点才休息。

冬天的巴黎寒风刺骨,一床薄被哪能抵挡严寒?于是,她便将所有的衣服都盖在被子上,甚至将椅背压在上面,以此来增加温暖的感觉。仅有的一点儿生活费只够她终日以水果冲击,根本谈不上添置衣物。她穿着打着补丁的衣裙和垫着硬纸板的破皮鞋度过了在索尔本大学的求学生涯。

居里夫人是位谦虚忘我的人,当他获得金灿灿的奖章和丰厚的奖金时,她是那样从容和谦虚。当朋友劝她申请专利时,她谢绝说:不应该这样做,这是违背科学精神的,不应当借此谋利。“他把大部分将近赠送给波兰的大学生、贫困的人民、实验室的助手等等。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比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还重视,她因长期在实验室工作而患上了许多疾病,但是他她没放弃科学研究,带病坚持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把一生都献给了伟大的科学事业。

居里夫人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有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之心;生活上要简朴,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努力生活;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要勇敢、自信、坚强、乐观地面对人生。

工作成长总结心得体会篇4

这讲的是作者和一个陌生女孩装了假肢少女的一次旅游故事。故事中,她虽然是残疾人但是,她靠着自己的双腿,和一个“驴友”(作者自己)的帮助下,慢慢的,爬向山顶,路途中,作者发现,其实慢下脚步,就可以看到一路的好风景。

我也有这样的经历。一次生病,我发烧到了39.5度,我向学校请假后,在家中和医院中徘徊,下午去打吊针,其余时间静养。

总是加班加点工作的妈妈在发现我生病后,就马上向单位请假,回来照护我。我在家中十分无聊,一坐下就全身累,所以只好躺着。有时睡不着,就看看小说,看累了,就望着家中的某一处发呆。

我的目光放到了房间中的学习桌。前好几天,我还坐在那个干净的书桌前认真的写作业,虽然有时会比较累。而今天呢,我一坐起来就全身酸,好无聊呀,真希望能写作业,真的不想拉下太多作业。不知道什么时候,妈妈走到了我身边,似乎看出了什么,对我说:“从艺,生病了,难受了?你看,生病了多难受。平时吧,你写作业,都挺累的,现在呢,终于生病了,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结果,自己却想着写作业。自己想想吧,希望你能明白。”

妈妈转身走了,我却在沉思:明白什么呢?是不是要把握现在?唉,不管是明白什么吧!我在这次生病的时侯就不要浪费一时一刻。

想完,我放下手中的小说,从书包中拿出了语文书和参考书,认真的自学起来。

工作成长总结心得体会篇5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人读出了士不能够不宏毅,任重而道远的凌云壮志,有人读出了朝闻道、夕可死的求知之心,而我读论语,更多的则是像看到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同他们畅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试图让他们懂得:人就应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就应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其实,作为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这正是我们最需要传达给学生的东西。

人就应如何生活呢孔子给出的第一个答案便是爱。读过《论语》的人都明白,孔子最看重的东西似乎是礼,如何宴请宾客,如何侍奉国君,所以礼节他都一板一眼、严谨无差,并认为礼乐是治国安邦之本。但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在他看来,没有仁爱的根基,礼也是无用的。这点孔子曾反复阐述。尤其是对父母之爱。他谈论孝,人人都说孝就是奉养父母,而他却说如果不能从心底里敬爱父母,这又与饲养犬马有何区别事实上,也只有基于真诚的亲子之爱,才有可能到达真正的孝道。当别人向他请教治丧之礼时,他简洁的回答: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在面子上搞得隆重,不如从心底里真的为逝者悲伤,一场充满爱的丧礼,才是对死者真正的尊重。其实,不论是古今中外,对于任何人来讲,爱都是人生的境界,也是人们能够达致幸福快乐的阶梯,不懂爱的人便不会懂得生活。但这天的孩子呢,他们受过更好的早期教育,很多孩子比我们那个时候更聪明更灵巧,却很少看到他们对父母的体谅和感激,父母尽所能给了孩子一切,让孩子觉得理解别人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却独独忘记教会孩子如何去爱他人,而爱的缺失,不仅仅仅会让孩子在今后的群众生活中遇到种种挫折,更重要的是,心中没有爱的人,无法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因此,真诚的仁爱之心,是孔子反复向他的学生所强调的,这也就应是古今中外教育的永恒中心。

《论语》所传递的第二个生活的要诀,便是持续平和的心态。生活中常常能见到让你不顺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会失去心理平衡。二千年前的孔子也以前遭遇贫穷,当他走到郑国的时候,粮食都断了,他的学生不高兴的问他,怎样君子也会穷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能够安于贫穷,而小人则会因为穷而作乱。这份安于贫穷的心境至为难得,而他之所以能够安于贫穷,正是因为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够在贫穷中找到心灵的支点,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态。孔子并不掩饰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他坦诚的说:如果能够发财,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但他也并不强求:如果发不了财,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爱的工作。达致幸福的路径有很多,金钱并非途径,关键在于内心的快乐。他赞赏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是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观贯彻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能够在物质的清贫之外,找到自己心灵的安稳和快乐,因为他们的喜怒并不依靠于外物,而存在于内心的安详与平和。在《侍坐》一篇中,他让几个徒弟各述其志,对那些看似远大的抱负,他置之一笑,而当曾点淡然说出自己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风中与童子嬉戏时,他却赞许的点头。可见孔子在内心并不真的认为君子务必治国平天下,人生最终的追求,仍然是要归结到内心的平静,要能够体味到平凡生活的幸福,而这些,其实都取决于心境。

人活在世上快乐与否,很重要的因素,取决他能否在人际交往中得到快乐。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持续自己人格和心灵的独立性。他用一句话为这个原则做了阐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告诉人们,与朋友之间,不管相处的多投合多愉快,也不用强求两人观点完全一样。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就应能够持续内心精神世界的独立。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进而获得真正的友情。当受到他人伤害的时候,他不赞同无原则的以德报怨,因为善待对自己坏的人,实际就是怠慢了真正对自己有恩德的人,所以他认为就应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也是做人原则性的体现。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这点说来容易,但它需要个人有足够的决定力,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世界,才能够明白什么是自己就应坚持的,什么是能够包容的,什么是就应反击的,这一切的前提,便是个人具有精神上的独立性。最能体现这种独立性的,便是那句的不怨天、不尤人,这是一种充分自我负责的态度。有了精神的独立性,便能够在任何状况下独立承担其自己的职责,而不是从外界或他人身上找借口,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逆境中奋发而起,不论外界条件是贫是贱,是乱世还是太平,他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除了这些精神层面的生活以外,孔子还很关注人们日常的行为。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孔子对玩的态度,他把玩看作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人生需要有充分的消遣和游戏。在志于道、依于仁的同时,他也不忘游于艺,当他闲居在家时,一改在朝中谨慎之貌,而是申申如也,放松自然。当看到别人饱食终日,他便劝人下下棋,也是很有益的活动。总之,生活的快乐总是能够自己寻找的,生活的色彩也不就应是单一的。

我感觉《论语》和其它经典的不同在于,它关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诉人们就应怎样去生活才能够达致幸福,它是温暖人心的。而如何生活,是我们每个人在学习其它各种知识之前最就应学习的,也是我们教师最需要传达给学生的,因为它关乎一个人是否能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能拥有充实的内心世界。在这天这个充满了诱惑和选取的年代,孔子的生活之道值得我们去用心感悟。

工作成长总结心得体会篇6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天空中的白云飘飘悠悠,活像一只只可爱的小白兔在蹦蹦跳跳。就在今天下午,我们三年级全体队员欢聚在学校礼堂,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十岁成长礼。

十岁成长礼活动开始了,各个中队纷纷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有纯洁高雅的朗诵《爱莲说》,有荡气回肠的朗诵《满江红》,有饱含深情的歌舞表演《感恩》…… 在这些表演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别有情调的古筝独奏《渔舟唱晚》。听,那美妙的曲子,刚刚还是小溪潺潺,一转眼就变成了瀑布飞流;明明是万马奔腾,可还没让听呆了的你回过神来,它又变得风和日丽,真是令人陶醉啊!我情不自禁地闭上了眼睛,感觉时间在这一刻停止了,整个世界都融化在这悠扬的古筝声中了。接下来,学生代表发言,家长代表发言,他们声情并茂,倾诉着对老师、对家长深深的感激之情。当他们说到要拥抱老师时,我们似长江之水涌了过去,扑进老师的怀抱。在老师们温暖的怀抱里,我们留下了幸福的泪水。

庆祝活动结束了,我们回到自己的教室,同学们个个瞪圆了眼睛,嘴巴张成了O型,大得简直可以塞下一个鸡蛋。原来,讲台上放着两个又大又圆的蛋糕。老师打开盒子,多精美的蛋糕啊!白色的奶油,可爱的卡通图案,馋得我们都快流口水了。老师把蛋糕切好,分发给我们。我迫不及待地把蛋糕上的小糖人往嘴里塞,一股甜丝丝的味道从我嘴里散开。突然,我的.鼻子上有一股凉凉的感觉。哦,原来有一个同学在我鼻子上抹了一点奶油,正朝我做着鬼脸呢!

今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走过十年,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屁孩,成长为一个知书达理的少年。感谢有您,亲爱的父母,正因为您们的悉心呵护,我才能快乐成长;感谢有您,敬爱的老师,正因为您们的精心培育,我才能茁壮向上!

工作成长总结心得体会篇7

暑假里我看了刘胡兰。董存瑞等许多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看完后,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刘胡兰年仅十五岁就死在了敌人的铡刀下。她在敌人的威胁和严刑拷打面前,坚贞不屈,大义禀然地说:"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还说:"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她豪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壮烈牺牲。_为她提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还有我们的英雄董存瑞。部队应遭敌人隐蔽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无法前进,董存瑞挺身而出,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由于桥型暗堡离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用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碉堡,右手猛地拉开了导火索,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黑烟哧哧作响,他高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接着一声巨响,天崩地裂,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十九岁。

看了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以后,我在学习。生活上有困难或挫折,就求助于父母,我羞愧万分。今后一定要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工作成长总结心得体会篇8

每个学生都渴望自我成功,每位家长都期望自我的孩子成材,每个教师都期盼自我教出的学生取得喜人的成绩。可是,成长的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谈了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过程。从王坚到许峰雄,从张宏江到张亚勤,书中每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段生动的点评,每一句诚恳的话语都能够成为成长之路上的坚实阶梯,能够让学生、家长和教师明白自我该怎样做才能不断成功。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美两国教育的比较。美国是当今世界的NO.1,它之所以强盛,主要是因为它拥有最先进的教育体系:1.美国的教育是从人的角度去讲,教给你怎样做人,怎样对待别人,教给每一个公民有行使民主权利的本事,这是他们的最基本的宗旨。而中国的教育,是从科学技术出发的,是为了培养科学家,培养人才。在这种教育制度下,孩子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叫做“优秀的代价”,结果是导致了他们的很多不优秀。2.美国的教育体系不仅仅包括那些知名的高校,也包括深藏在每一位家长和教师头脑里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如鼓励孩子追寻爱好和梦想,倡导合作、主动、创新等等。中国的教育体系确很像一条制造工业品的流水线,大家都遵循同样的程序、同样的标准,走进去的的孩子形形色色,出来的孩子却都一模一样。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中国是否能成为真正的科技强国,还要取决于我们能否在教育领域赶上西方。中国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系需要不断发展、变革,中国的下一代需要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期望有更多的中国学生能够找到真正属于自我的广阔天地。

工作成长总结心得体会篇9

学习《教师成长手册》后我才发现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是有讲究的,从早晨的来园活动、户外活动、一日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晚上的离园活动每一个活动环节都需要我们自己精心设计,这样才能使幼儿得到很好的发展。

我就其中的运动活动讲讲我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加强观察、关注个别差异,注重启发和随机指导

要指导幼儿,首先要了解幼儿,要了解幼儿,就要通过观察。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连贯性,经过多次观察,才能正确估计幼儿的活动水平。

教师除了在一旁观察,然后适时介入以外,也可以参与孩子的游戏中去,以同伴的身份与孩子一起玩,给予潜移默化的示范、指导 其实,幼儿除了有想与同伴一起运动一起游戏的欲望以外,他们也很愿意与老师一起运动一起游戏,往往和老师一起游戏的时候他们都很容易兴奋,有目的地运动。而教师在运动中的方法技巧往往能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在观察中得到了经验。建立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一种平等、双向、互动的关系。教师一方面是实用的、常见的较为完善的活动器械的提供者,是激发幼儿主动探索活动、主动参与活动并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引导者。同时,教师也是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参与本身就能提高孩子活动的兴趣,教师应成为活动的参与者,身临其境,教师与幼儿一起同玩同乐,孩子们会感到格外的高兴。另一方面教师须挖掘幼儿的运动潜能,以不断发展幼儿的活动水平;而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器械中,不断地主动探索,扩展活动范围与活动方式、内容、以发展活动经验、活动能力、活动意志与态度。例如现在活动中我们说的更多是:“我们一起来试试!”,而不是“老师请你们玩……”,因为这样不仅拉近了师幼关系,也体现了一种师幼的平等关系,朋友关系。

二、教师的作用在于给予幼儿必要的保护和帮助

《手册》指出:“教师对幼儿活动时的场地、设施、器械、服饰、以及擦汗、喝水等都要予以关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保证幼儿的活动能安全有效地开展。”由于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上均发育不完全,极易在运动中发生事故或危险,因此,教师必须认真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给予必要的保护和帮助,确保活动安全有效地进行。

首先,教师要对容易出现问题的活动材料有清楚的认识。如竹梯被架高时一定要两头固定,否则两头容易滑脱或一头翘起而发生危险;轮胎垒高时一定要检查是否垒得整齐,以确定幼儿从上往下跳的安全性;玩圈时,圈不能套在他人的脖子上,以免引起窒息;玩滑板车时应有宽敞的场地条件,以免撞到幼儿的身体,等等,对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要及时进行调整、改进,以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

其次,对于参加活动有困难的幼儿,特别是那些年龄小、能力弱的幼儿,除了注意场地、设施、器械等方面的防护外,更应从心理上满足幼儿的安全需要。要尊重幼儿不想参加活动的权利。有些幼儿由于性格或其他原因而不会、不想、不敢自主进行活动时,不要急躁地替孩子选择,不妨多用些耐心,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引导幼儿慢慢参加自主活动。如小年龄幼儿看到大一些的幼儿走有一定高度的竹梯时,也会产生自己亲自去尝试一下的欲望,但真正面对时却又十分胆怯,常常不敢走或要拉着老师走,这时如果教师能及时调低高度,并在幼儿通过时伸出手扶一扶、拉一拉给予一定保护和鼓励,使他们感到有心理上的安慰,那么幼儿的畏惧心理就会慢慢减退,就会大胆尝试这一动作,从而获得身体平衡能力的发展以及成功的愉快体验。

工作成长总结心得体会篇10

本学期,学校给我们赠送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值得读。

凌志军先生所谈的正是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30个“微软小子”的成长过程。他们并不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所经历的教育制度和我们也没什么不一样。那么,他们凭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就凭着他们对教育的看法与众不一样。

先来回顾凌志军先生在这本书中中介绍过的一个人物:他家境贫寒,但他也期望成功,可在高考时他栽了跟头,语文考了不及格,总分也很糟糕,连找份正式的工作都危险,可他不在乎人们对成功的定论,在成长中学习,一路摸滚打爬,成了令人羡慕的世界级科学家,他就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沈博士走上演讲台感慨万千,他也以往做过碌碌终生的思想准备,但成绩仅仅是一组苍白的数字,他随着成长的步伐不断向新的高度挑战,相继获得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哲学硕士学位,及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他回顾成长的道路问心无愧,他说他没有到达事业的巅峰,可是他没有愧对成长,这就是成功。

书中讲的是那帮被称为“微软小子”的人的成长故事,其实离我们很遥远:他们的学习经历几乎都非比寻常。有的是少年班,有的是小时候就出国留学,还有就是清华、北大的。他们生活的时代离我们遥远,他们学习的地方离我们遥远,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离我们更遥远。但这本书经过他们的成长历程向世人阐述了一个关键的观点:一个人发展的最重要时期是6-12岁。这个时期要想健康成长,如果只靠学生,不可能;但如果有了家长和教师的协助,就有可能。

30个“微软小子”的成长故事证明一个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来的。

“成长”——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词,一个严肃而亲切的词,却将伴随我们一生,人生在成长中度过,在成长中绽放光彩。成功固然令人骄傲,但没有成长,成功又从何谈起呢我们的知识、经验哪一点不是在成长的浇灌下开花结果的人能够没有成功但不能够没有成长,成功就像一张证书,仅仅见证你的成长。成功是相对的,不能一概而论,回首走过的风风雨雨,你满意,就证明你成功了。其实所谓“成功”,不是说你必须要得到“第一”、“第二”,而是你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你的潜力。

感激凌志军先生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他教会了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如何去教育学生。在学生成长的历程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其实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教给他们课本以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课本以外的东西,那便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去做一个有着健全人格的人。

成才与成功的关系就如,在“人”这个庄重的字中,那一撇是成长,那一捺便是成功,如果没有成功,成长照样潇洒、昂扬,捺只是撇的一个分支,没有了成长,成功便摇摆不定。

227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