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读书心得800字作文
在写心得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写好庄子读书心得800字作文是有技巧的,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庄子读书心得800字作文,方便大家学习。
庄子读书心得800字作文篇1
第一次花这么长时间读完的一本书(没错,光是这个星期就看了四十多个小时);
第一次读到的和历史轨迹有所重合而且能经得起推敲的一本书;
第一次不希望被拍成影视剧的一本书;
第一次让我想好好了解那个时代的一本书……
这本书得来纯属机缘巧合,而一开始打开它的我是看不下去的。看到女主是穿越的,但并不是光环加身一路开挂,而是过着平平凡凡没事儿还捎带验个尸破个案的田园生活,我觉得和我想象的有点不一样。后来火伴陆陆续续的出现让我觉得有了看下去的动力。及至花木兰“读档重来”,带着三十多年的经验和一身怪力的升级作弊系统,我好像和她一起重回黑山,一起经历了那段同火把臂同欢又共同患难的日子。很多人和事都和原来不同了,但历史的基本轨迹并没有改变,而木兰这只蝴蝶好像把所有人都扇到了比原来更好的结局。
花木兰教会了同火认清自己的价值,所以她得到了同火的情谊;花木兰教会右军尊重生命,所以她被三军称为“玄衣木兰“;花木兰勇猛过人而又谦逊有礼,所以她得到了陛下的信任和女子儿郎的仰慕。王猛将军的细腻维护,阿单志奇的成熟周全,吐罗大蛮的鲁莽直率,那罗浑的争强好胜,若干人的精贵无赖,陈节的衷心耿耿,狄叶飞的敏感自强……还有郑宗,素和君,赫连明珠,阿单卓,盖吴,拓跋焘,拓跋晃,库莫提……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都有血有肉地活在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里。
而我不希望被拍成影视剧是因为我觉得不会有那么一个人能担得起木兰这个角色,她的坚强,她的勇敢,她的隐忍,她的负责如果不能在影视里原原本本地表现出来,那么我宁愿没有那个影视化的花木兰。
本来想写的诙谐一点的,奈何写出来就由不得自己了总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充满了热血,也不乏冷酷和幽默。尽管是理想化的历史,但还是希望所有人能在这个理想里过得平安喜乐,有声有色。
庄子读书心得800字作文篇2
今天读完了《庄子》之《养生主》篇。本篇虽短,却让我思索回味良久。
《养生主》全篇通过层层递进的阐述,说明养生之道在于顺其自然。
全篇分为六层。第一层讲人生有限,不能把光阴虚度在孜孜追求于无限的小知上,不应以搏求善名而为善,而应当抛却繁杂外物,“缘督以为经”,秉承事物中虚之道,即追求内心的自然之道。
第二层通过疱丁解牛的故事,进一步说明处理事物应通过事物全貌,分析掌握事情的内在联系,然后以“以无厚入有閒”,方能游刃有余。说明养生之道在于“因其固然”。
第三层通过右师之介,说明形体残全在于天而不在于人。更进一步说明世间万物皆是顺应自然的变化,而不是限于人为的因素。故顺其自然方能得其中道,得其中道,方能养生。
第四层通过泽雉说明精神的自由胜于物质的满足,自由之重就在于自由乃是顺其自然的体现。故人应当挣脱身体外物的束缚,追求领会宇宙本体和内心本质的精神。
第五层通过秦失三号而出的故事,说明情感亦应顺从自然的变化。“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生离死别,在庄子看来竟是那样的从容。当然,庄子安命的思想并不是消极避世的观念,而是让人顺其自然。既然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是不可避免的,就不应将自身为其陷入过度的悲伤痛苦之中。结合上篇的《齐物论》,庄子认为世间万物,包括人的情感都是齐一的,那么生死亦是齐一的,因此,即使生离死别,悲痛的情感亦应当适可而止,三号而出。“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顺其自然,则死亡亦如解人生倒悬之苦。
第六层,通过薪尽火传的比喻,说明以薪代表的外物虽然会燃尽而不可传,但以火代表的精神是不灭的,会永远传承下去。
通过逐层讲述,从而说明世间万物、人之情感都应顺应自然,而真正的精神生命将会永远相传。故养生之道在于精神建构,而不是身体外物的满足。
庄子读书心得800字作文篇3
庄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的文章充满了想象力,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正如《秋水》,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用浅显易懂的方法,向我们阐述了做人之道。
文章写到:“秋水时至”河伯在自己的领域内看到“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就以为他所看到河水开阔雄壮,是无可比拟的,但当他来到海边时,见到大海“不见水端”的辽阔壮观时,他为自己的见识浅薄而感到羞愧,而整篇故事就是以河伯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只有经过比较,才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而如果骄傲自满,就会怡笑大方。
例如,明末的李自成起义。起义军杀敌勇猛,于公元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攻进北京城。明朝灭亡了,但李自成和起义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将士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守纪。整天吃喝玩乐,听歌赏舞,他们忘记了他们的对手——一直想打进山海关的清军。后来,吴三桂联合清军向起义军发起进攻,竟没有一位将士肯应战,李自成只好亲自出马,仓促应战,最终以失败告终。短短的42天,这支强大的队伍失去了战斗力,原因在于起义军和李自成自以为已经胜利,有了荣华富贵,不用再担心什么,只管享乐,放松了警惕,最终败在清军手里。
联系到我们现代社会中,也不乏“河伯”、“李自成”这样的人。古语有云“满招损,谦受益”,李自成虽然开始时攻进了北京取得了胜利,但他最后却败在了自己的骄傲自满上,并为此赔上了自己的性命。而河伯刚开始时确实很自满,但幸运的是,河伯继续往下走,让他看到了汪洋大海,当他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时,就立即改正了态度,所以,最后他受益了。故在现代这个物欲充实的社会中,抱着不可一世虚夸的态度,终有一天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宇宙无限,更显得人类是多么的卑微渺小。我们只有抱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态度,抛弃自满,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
庄子读书心得800字作文篇4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与孔孟的克己复礼不同,他崇尚浪漫与自由,敢于想象和变通。而他的浪漫主义思维也在《庄子》一书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假使将孔孟喻作钟鼎器乐,那么庄子便似一支不知天上人间的狂想曲,他的人生乐章中饱含了自由的渴望与追寻。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如“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再如“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一字一句,都流露着庄子对超然自由的向往。
假使将孔孟喻作教授文明礼仪的典籍,那么庄子便似一本思想启迪的教材,他的内页中满是人生的哲理与对自然的参悟。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如“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再如“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一扬一顿,都散射着庄子对万物自然的透析。
假使将孔孟喻作载动历史发展的长河,那么庄子便似其间荡漾的木舟,他的船体上斑驳的尽是对生死的淡泊。”如“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如“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再如”人之生也,与忧惧生。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之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一思一虑,都散发着庄子超然物外的魅力。
庄子,不可不谓是一位集庄严与浪漫为一身的伟大思想家。任千载悄然而逝,他的理论与思想都仍宛若明月高悬,照耀着国人前行。
庄子读书心得800字作文篇5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 之前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暑假中阅读了于丹《庄子》。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觉得诗句挺特别。后来知道庄子写了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庄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虽是一个幽默而有涵养的人,但并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他贫穷到极点,处处求人,等米下锅德地步。
在于丹《庄子心得》里,我很喜欢“境界有大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 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说;你怎么就认定它非要剖开当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有人将可以抗冻的家传秘方用于使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冻伤,而世代漂洗为生;有人却高价买了此秘方使吴国兵士不被冻伤在向越国发起的水战中大获全胜,而裂地封候身价倍增。
所以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地价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价值
顺应外界,与外界相处要通达,而内心又要有所坚持,这样才能在复杂社会中不迷失自己。
庄子读书心得800字作文篇6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之前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暑假中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觉得诗句挺特别。后来知道庄子写了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庄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虽是一个幽默而有涵养的人,但并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他贫穷到极点,处处求人,等米下锅德地步。
在于丹《庄子心得》里,我很喜欢“境界有大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说;你怎么就认定它非要剖开当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有人将可以抗冻的家传秘方用于使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冻伤,而世代漂洗为生;有人却高价买了此秘方使吴国兵士不被冻伤在向越国发起的水战中大获全胜,而裂地封候身价倍增。
所以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地价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价值
顺应外界,与外界相处要通达,而内心又要有所坚持,这样才能在复杂社会中不迷失自己。
庄子读书心得800字作文篇7
在那个纷乱的战国时代,诞生了一位神人。他逍遥自在,不惧生活的窘迫,不被名与利束缚,追求心中的大道,他超越了世俗,保持着内心永远的宁静,他就是庄子。
庄子的洒脱,谈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极难。
庄子的洒脱来自于他对名与利的超越。听过这样的故事:有次庄子去梁国,找他的朋友惠子,惠子当时身居宰相的高位,听到众人说庄子的能力在他之上,可能会代替他的位置,惠子一下子就慌了,连忙派人全城搜捕庄子,可庄子却不请自来,用鹓鹐和猫头鹰的故事告诉惠子自己的志向不在名利。又有楚国人来请庄子出仕,也被庄子用自己宁愿在烂泥里快活的说辞给拒绝。试问天下能有几人能够像庄子一样对名利如此淡泊。天下人大多深陷名利的泥潭里无法自拔,为着家财万贯,名垂千史,在人世间苦苦挣扎,却在泥潭当中越陷越深,追名逐利的恶性循环永远看不到尽头。可庄子却是社会中的一股清流,他即使在穷困潦倒的处境下,仍是不肯向名与利低头,正是因为他超越了名与利的束缚才达到了自由的境界。
庄子的洒脱也来自于他对生与死的超越。庄子认为每个人都是气息,居住在形体之中,而死亡不过是又使形体回到了气息,是经历过一生之后的解脱和长眠。面对亲人的去世,他能放声高歌,而不是在亲人离世的悲伤中痛哭,这种洒脱便是来自于他对生死的看淡。生与死连接着两个世界,庄子看透了生的喜悦也看透了死之后的长眠,他一生逍遥自由,既不乐生也不哀死,倘若世人都能像庄子一样看透,生活之中也会少很多哀声吧。
庄子的洒脱还来自于他对道的理解与超越。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他将道的含义尽情诠释。《庖丁解牛》中很好的展示他的志向,那就是顺其自然。当然庄子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他不是过生活,而是跟着生活,从不妄为,只是独处陋室,耕于田野便也同样乐得自在。至于他对道的超越,那便是他那种逍遥不羁的人生态度,那种高深的境界,实在是众人难以到达的地步。
我们虽不是庄子,也很难达到他的境界,但我们每个人却都可以学习庄子,学习他的洒脱,学习他的超越。摆脱名利与生死的束缚,踏遍红尘看透红尘,永驻内心的静谧。
庄子读书心得800字作文篇8
一谈到庄子,我们不由得想到道家创始人老子,他是老子的弟子。思想上都追求“得道”,精神上追求“超然物外”。庄子更注重对个体的重视,让人更加重视身体、生命,也就是注重于养生。
《庄子选注》中,有一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是一篇语录体议论文。文中两人,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读者看后会心一笑而又沉思良久。
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由在池中游来游去的儵鱼引起联想。其题虽小,其旨甚大。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读完文章,不得不感叹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的敏捷思路与睿智的交谈,令人拍案叫绝,无不折服于他们的“善辩”。头一回读完,心中不时佩服两人的才辩,也不由得会心一笑。
濠梁之辩”,在庄子看来,物与自身是浑然一体的,所以才能体会到钓鱼的快乐,不过从庄子以“安”字,反驳惠子,体现了他的诡辩风格。
“惠子相梁”选自《庄子秋水》,文中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挑拨他俩之间的情谊,为此惠子在国都搜捕几天几夜,庄子把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形象地说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又无端猜忌他人的丑态。
可见,庄子本人是把世俗名利看轻的,对于外界的诱惑,他可以做到言行如一,洁身自好。
《庄子选注》这一本书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追求着虚无缥缈的理想世界。体现了庄子的虚无主义,书中蕴含着高深的哲学理念,处处都引人深思,有的可能长时间都无法琢磨透。
在我看来,道家这一学派的思想是一门深奥而不容易嚼透的学问。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道是一切事物的起源,有了道便有了一切,庄子作为道家的创始人之一,对道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作为一名初一年的&39;学生,可能我对《庄子选注》中的文章的理解只是一知半解,但是它已经深深地植入我的大脑深处,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我将力求读懂它、理解它,并且我将以其中我所认可的思想来指导我的人生观。
庄子读书心得800字作文篇9
四月桃花芳菲之际,我第一次与《庄子》相遇。
那天在图书馆,爸爸执意让我借下这本《庄子》,对于古典名著,我一直提不起兴趣,但是易中天的这部中华经典故事系列,精心挑选23个经典故事,36幅匠心打磨的古典插画,重塑更加现代化的庄子形象。它确确实实地改变了我对古典名著的看法。就在所有诗人都认为是“桃花蘸水,春意将老”的芳菲四月里,我却在书香里找到了一番别有风味的领域。
庄子,原名庄周。他写这书的时候,已年过七十。庄子一生贫穷潦倒,但在书里却不写自己的人生故事,也不写达官贵族们的宫斗琐事,这个可会讲故事的老头只写了一些大自然中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看似无关联却紧扣着结尾以水为鉴的道教,成为了传世名作中的不朽之籍。再加上易中天先生的现代文注解,让我对这本传世名作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整本书里,我最喜欢的章节是那一个“农场的故事”。这一章概括了整本书中的思想源泉,里面讲了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农场的故事”这一大章里分为几个小故事。以“沉默的猪”为例。说到有只猪要给先祖祭祀,拿去牺牲,于是猪不乐意了,官员劝他说:“猪啊猪,你为什么不开心呢?你将会被庄重地放在雕花的瓷盘里。拿最好的白布铺在桌上,你看怎么样?”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庄子的意思也不难理解,一只猪,最好的待遇就是把它留在圈里吃糟糠,而不是什么雕花的盘子。道理人人都懂,但当今社会许多人却做不到。名利是很重要,可在生命面前却什么都不是,但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却为了名利与名声丢掉了本心。他们的结局不也和这头猪一模一样吗?
是啊,在这一章最后的故事当中,庄子拿马举例,最后一句“此马只真性情也”道破了真谛。无拘无束的在田野上奔跑,才是马刻在骨子里的天性。我们不也一样吗?
我认为事实上沉默的猪、飞驰的马,乃至庄子及整个道家要讲的都是这个道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的价值在于自由,因此最重要的是无拘无束,活出自己的真性情,那才叫无愧于人生!
庄子读书心得800字作文篇10
庄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有自己自由的栖息地,就不要受拘与外物,外物总是短暂而易腐朽的,而生命灵魂才是永恒。不要做财富的奴隶,要做财富的主人,这样,人才能真正的逍遥。否则,就可能迷失方向,失去自我,失去人生对逍遥的享受。
自由的栖息可以让疲惫的心得到安歇,让压抑的心得以释放。自由的栖息需放得下繁华,耐得住寂寞,达到“物而不物”的境界。若是心恋浮华,不舍喧嚣,终不得心灵的安顿。
现实当中,一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放下的,那样的境界我们很难达到,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生活没有必要有太多的弯子,弯子太多会使你的心情沉重,影响你的情绪,导致恶劣的结果。其实,只要你够纯粹,把握住人生最重要的真谛,你会觉得前景一片广阔。
有的人对生命有太多的苛求,弄得自己生活在筋疲力尽之中,从未体味过幸福和欣慰的滋味,生命也因此局促匆忙,忧虑和恐惧时常伴随,生活实在是糟糕至极,要知道月圆月亏皆有定数,岂是人力可改变的?不如适可而止,有选择的放下执着,给生命一份从容,给自己一份坦然。
人生一世,谁总是一帆风顺?“物而不物”会另有收获,对于物欲的追求和执着,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
《庄子·田子方》中有一句话:“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意思是说:最可悲的事,莫过于心如死灰,而身死了倒是其次呢。这说明人的心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如果总是对一些事情耿耿于怀,放不下,就会心灵闭塞,好像被绳索牢牢困住,心之将死,无法将他们恢复元气。他们就像一个蚕蛹,用厚重的茧把自己捆缚了起来!
放下很难,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损失和心痛,可是真正放手后会发现所有的纠结和烦心反而会转化成一片海阔天空,放下是一种感悟,一种心境,是一种对外部事物进行取舍、轻重缓急、远近厚薄的把握,放下你该放手的东西,你会拥有快乐的人生!何不每天在清新的阳光中过日子,洗练一份仁厚清净的心境,无憾无悔的走到生命尽头,抛弃一切尘世的烦扰,留一份开阔的天空给心灵安个家。
庄子读书心得800字作文篇11
《庄子心得》是于丹对庄子的思想以通俗的文字传达给读者的一本书。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对庄子的印象就是“逍遥游”,并顾名思义地认为他持的是一种无所谓的生活态度,以致他觉得“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最好的一种生活状态。其实,在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才真正理解庄子心中的“逍遥游”是什么。
确实,“逍遥游”是庄子眼中最高的人生境界,他并不仅仅是说追求生活上的逍遥,更是追求心态上的逍遥,从外物中去获得心灵上的自由舒畅,正所谓“乘物以遨游”。
我喜欢庄子说的一句话——外化而内不化,讲的是人不应受外物一切不好的影响而动摇了内心的真实想法。外界的言语,社会的潮流,多多少少会左右着我们的思想,当我们看到别人有一部苹果手机,或者是说看到周围人都热衷于玩切水果游戏,我们是不是有必要去跟风呢?也许你之前生性节俭,或者不爱玩游戏,那么是不是去改变你的习惯呢?其实不然,一旦人容易被外界所影响,那就会迷失了自己,没有了个性,更重要的是,你丢的可能是你最初的梦想。所以,庄子让我懂得了顺应与坚持的道理,顺应当下,不去抱怨,不去盲目追随,遵循自己的本性,坚持自己的原则,人才能活得自在,活得不勉强。
关于生死,庄子的观点给我莫大的释怀,在庄子看来,生与死是一种物质形态的转变而已,人只不过是一团气,死了回到大自然之中,回到他最初到来的地方去。正是这种看似合理的解释,庄子面对妻子的去世才能显得那么坦然淡定,才会击鼓而歌。对待生死,很多人都无法正确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害怕死的到来,不管是自己还是亲人。也许,庄子的生死观是让自己消除恐惧最好的解释,我们不必为死而过度悲戚。
是的,庄子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别有的人生观,让我从心底有种坦然的感觉。我想,逍遥游的精辟之处就在这里吧!